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CUC)与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 NTU)作为中英两国传媒与艺术教育领域的知名高校,其硕士项目的毕业条件既体现国际化培养标准,又各具特色。以下从课程要求、学术考核、实践环节、语言能力及学位授予等方面,结合两校官方文件与最新政策,对2025年硕士毕业条件进行详细解析。
中国传媒大学
1. 学分结构:硕士生需修满28-36学分(具体因专业而异),包括公共必修课(如思想政治理论)、专业核心课和选修课。例如,新闻传播学硕士要求完成6门核心课程(如《媒介融合研究》《传播理论前沿》)及4门方向选修课。
2. 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部分核心课要求75分),挂科需重修。跨学科选修比例不超过总学分的20%。
3. 国际化模块:部分专业(如国际传播)需完成1-2门全英文课程,或参与国际工作坊(如与BBC合作的媒体实践项目)。
1. 学分体系:遵循欧洲学分转换系统(ECTS),需修满180学分(含60学分毕业论文)。课程分为讲授模块(如《数字媒体与社会》)和独立研究模块。
2. 考核方式:以课程论文(占比60%)+小组项目(占比40%)为主,部分实践类课程(如影视制作)需提交作品集。成绩按英国学位等级划分,均分需达50%(Merit等级要求60%以上)。
3. 灵活路径:支持跨学院选课(如艺术设计学院学生可选商学院《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最多可置换30学分。
中国传媒大学
1. 开题报告:需通过由3-5名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审核,选题需体现“传媒+”特色(如“人工智能对新闻生产的影响”)。
2. 论文规范:正文不少于3万字,查重率低于10%(人文社科类)或8%(理工类),需运用定量/定性研究方法。2025年起新增“学术伦理承诺书”签署环节。
3. 盲审制度:100%送校外专家双盲评审,未通过者需修改3个月后重新提交。
1. 研究设计:毕业论文1.5-2万字(或等效创作作品+说明),需体现原创性,如数字媒体专业可提交交互装置+1万字技术报告。
2. 导师指导:采用“双导师制”(学术导师+行业导师),每两周至少1次面对面指导。
3. 答辩流程:线上或线下答辩,时长45分钟(陈述20分钟+问答25分钟),重点考察批判性思维(如“如何解决研究中的文化偏见”)。
中国传媒大学
1. 专业实践:艺术硕士(MFA)需完成6个月媒体机构实习并提交作品(如纪录片、广告策划案),由实践导师评分。
2. 学术活动:至少参加5次学术讲座(需盖章认证),或在《现代传播》等核心期刊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1篇。
3. 思政考核:需通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考核,参与不少于30小时的志愿服务。
1. 行业联结:部分专业(如时尚传媒)要求与品牌合作完成Live Project(如为Paul Smith设计数字营销方案),企业评分占比30%。
2. 技能认证:需通过NTU的“数字素养测试”(含数据分析、VR工具操作等),或考取Adobe Certified Professional证书。
3. 跨文化实践:国际学生需完成“Global Week”活动(如跨文化工作坊),本土学生可选短期海外交换(如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双创项目)。
中国传媒大学
英语要求:非英语专业需通过校内英语水平考试(CET-6≥425分或等同托福80/雅思6.0),国际传播专业要求雅思7.0(单项6.5)。
学位分类:设优秀(GPA≥3.5)、良好(≥3.0)、合格三档,优秀率不超过15%。
语言豁免:英联邦国家本科毕业生可免语言证明,其他学生需维持签证要求的雅思6.5(单项5.5)水平。
学位等级:Distinction(70%+)、Merit(60-69%)、Pass(50-59%),Distinction获得者可获校长推荐信。
两校合作的“中英数字媒体硕士双学位项目”(2024年启动)另有规定:
1. 学分互认:需在CUC修满18学分+NTU修满90学分,课程匹配度由联合学术委员会审核。
2. 双导师论文:选题需涉及中西媒体比较(如“中英短视频平台算法差异”),答辩委员会含两校各2名教授。
3. 文化适应:强制参加行前培训(含英国学术写作规范、中国传媒政策解读)。
2025年两校的毕业条件均呈现“严学术+强实践+重交叉”趋势。中国传媒大学更强调意识形态与行业需求结合,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则侧重批判性思维与数字化能力。建议申请者提前规划:CUC学生需注重核心期刊发表,NTU学生应积累行业项目经验,而双学位申请者需预留至少3个月适应跨文化学术差异。
更多“2025中国传媒大学与英国诺丁汉特仑特大学硕士毕业条件”及其他院校资料电脑端可点击左侧蓝图“咨询”和手机端客户在右下方可直接在线“立即咨询”老师或电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