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白云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广东白云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六条 学校遵循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严格遵守教育部、省(区、市)招生办公室的有关招生录取政策和规定,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考生高考成绩为基本依据,综合衡量德智体美劳,择优录取。
第十七条 在省(区、市)招生委员会划定的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上,在确保完成招生计划的前提下,按照文科类、理科类、体育类、艺术类(含音乐类、美术类、广播电视编导类)分类录取。
第十八条 在广东省,报考本校普通本科层次普通类专业,文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的考试,理科类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考试,各门考试均须获得等级成绩;且至少须有2门科目成绩达到C级及以上等级。具体要求以广东省当年招生录取工作文件为准。
第十九条 在广东省,报考本校普通本科层次体育类专业,考生必须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考试,且至少有两门科目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报考本校艺术类(含音乐类、美术类、广播电视编导类)专业,参加高考文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物理、化学、生物学3门科目普通高中学考,参加高考理科类文化课考试的考生必须参加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门科目的普通高中学考;且至少须有2门科目成绩达到D级及以上等级。
第二十条 在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省(区、市),本校可根据各省级招生办公室公布的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及生源情况确定招生计划微调方案和调档比例。
第二十一条 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统考成绩达到同批录取最低分数线,符合本校提档要求的情况下,依据考生成绩、专业志愿,以及本校录取原则择优录取。
第二十二条 文科类、理科类专业分档时,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排序录取。考生投档总分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已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总分没有对应排位的,对照比较单科成绩高低,单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文科类依次比较语文、外语、数学;理科类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
第二十三条 体育类及艺术类统考专业分档时,根据各省(区、市)投档规则出档后,在考生符合专业要求的基础上,实行“专业志愿优先”原则,根据考生所填报专业志愿顺序,按考生投档总分排位情况从高到低录取。考生投档总分相同时,按照考生排位择优录取。当考生排位相同时,优先录取修习相关专业基础知识(模块)的考生。
第二十四条 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专业用本校校考成绩录取,文化成绩分数线按广东省划定的出档线执行。综合分=术科分×70%+文化课成绩×30%。在省招办投出的档案中按照综合分排名从高分到低分录取;总分相同时,术科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第二十五条 本校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专业为中外学分互认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考生。
第二十六条 考生所填报的所有专业志愿均未被录取时,若服从专业调剂,按考生投档总分从高到低调剂到计划有空额且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业录取;考生不服从调剂的,或服从调剂但是不符合计划有空额专业相关要求的,作退档处理。
第二十七条 本校公共外语教学为英语,非英语语种考生需慎重报考。
第二十八条 有关加分或照顾录取政策,在各省份执行各省(区、市)招生办公布的加分项目及分值。加分分值适用于投档及专业分档。符合国家和省(区、市)招生办公室公布的优录条件考生,本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对考生学业水平成绩的要求,按各省(区、市)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本校在浙江省的选科要求按照公布的选科要求执行,录取原则按照浙江省公布的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
本校在江苏省的录取原则按先分数后等级、分数优先的原则安排录取专业,等级顺序为A+A+、A+A、AA、A+B+、A+B、AB+、AB、B+B+、B+B、BB,同分同等级考生按语文、数学科目的总分(含附加分)从高到低排序。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跨境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虚拟现实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经济统计学(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休闲体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摄影(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服装设计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纺织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审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德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广东白云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由广东省教育厅主管。学校前身是谢可滔先生于1989年创办的广州白云应用技术学校,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1年更名为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升格为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广东白云学院,2009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8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20年以优秀评价通过审核评估整改检查,2022年获批设立广东省博士工作站。
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遵循“敦品励学、求是笃行”校训,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白云精神,秉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教育教学理念;坚持走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集群发展、协同发展和数字化发展之路,围绕“上层次、冲一流”的战略目标和“高标准政治引领、高质量事业发展、高水平绩效管理、高强度社会影响”的发展要求,以服务国家战略和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健康人格、工匠精神、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学校坐落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东省省会城市——广州。现有两个校区,西校区位于白云区江高镇,北校区位于白云区钟落潭高校园区。教学条件满足本科教育教学和科研需要。建有智能制造、自动化、新一代电子信息、软件与信息服务、新商科、建筑工程、艺术设计等12个实验教学中心。建有千兆校园网,实现信息化管理。两校区均建有塑胶田径运动场、体育馆、球类、攀岩等一流标准体育设施。图书馆面积4.45万平方米,图书资源总量达到322万册。学校文化活动中心1100平米,提供多样化的文化娱乐活动空间。
设有17个二级学院,61个本科专业。建有以工学、管理学、艺术学为主,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建有曙光大数据学院、华为ICT学院等17个现代产业学院。面向国家和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确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总目标,不断优化培养方案,构建“三全育人”“五育并举”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面向全国17个省(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学生34800多人。建校36年来,为国家培养了20多万名毕业生。
学校建成一支满足人才培养需要的师德高、理念新、专业精、能力强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8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300多人,高级职称占比30%,硕士以上学位占比91%,双师双能型占比41%。现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二级教授9人、博士生导师27人、省级教学名师7人、省级优秀教师41人、“百千万工程”省级培养对象3人。专任教师中具有企业行业工作两年以上经历的教师500余人,其中来自华为、腾讯、中国电信、中国石油等知名企业的高级人才40多人。
学校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双创”示范高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试点单位、“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先进单位,3次荣获全国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优秀成果一等奖。学校基层党组织先后入选全国及广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标杆院系、“双带头人”工作室等,立项数量高达20项,位居广东民办高校首位。
建有3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和9个校级重点学科,形成较为完备的应用型学科建设体系;建有6个省级科研平台和11个校级科研平台。近五年学校获批省、市农村科技特派员项目25项,立项资助资金超过300万元,立项数量与金额均处于全省民办高校首位。建有15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8个校企协同育人示范性专业、6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IEET工程教育认证专业,27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就业创业特色示范课;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协同育人平台。
引进悉尼科技大学、西澳大学等世界名校的优质教育资源,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的20余所院校高质量开展交换生、双学士、本硕连读等国际化教育项目。
近年来,《校企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模式》《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开放、协同、互通、合作”促进省域地方高校本科教学协同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研教相长,标准引领——本科院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协同研究与实践》等4项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成果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连续2次入选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与肯定,连续12年获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评定的“广东省民办高校竞争力十强”第一名;在艾瑞深校友会中国大学排名中,获评中国一流应用型大学;在校友会中国各城市群最好大学排名中,位列粤港澳大湾区最好大学(民办)排行榜第一名;在软科中国民办高校排名中,位列广东民办高校(理工类)第一名,先后获得全国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院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院校、教育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优秀学校、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高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成为广东省首批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区域中心。2022年,荣获“最受中学信赖本科高校”荣誉称号;获评广东省更高水平“安全文明校园(平安校园)”优秀等级。2024年,获评“2022年以来学籍管理优秀高校”。
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赞誉学校是“广东民办教育的一面旗帜”。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赞誉学校为“广东民办高等教育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