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储能材料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有色金属材料类 |
体育运营与管理(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体育类 |
高分子材料智能制造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非金属材料类 |
体育保健与康复(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体育类 |
光伏材料制备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非金属材料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食品类 |
药品质量与安全(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智能焊接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分析检验技术(专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精细化工技术(专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视觉传达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生物产品检验检疫(专科) | 生物与化工 | 生物技术类 |
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备类 |
安全技术与管理(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安全类 |
数字媒体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云计算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药品生产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市场营销(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环境工程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环境保护类 |
软件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大数据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理化测试与质检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工程造价(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备类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建筑材料类 |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生物制药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8年,坐落于江南历史文化名城江苏常州,2002年由江苏省常州化工学校与江苏建筑材料工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占地1119.86亩,建筑面积36.05万平米。学校秉承“励志·践行”校训,坚持“立足常州、服务江苏、辐射长三角”办学定位,面向“绿色智能”技术,设立7个二级学院,43个招生专业,重点打造应用化工技术、智能焊接、智能建造、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商贸服务五大专业群,为绿色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检验检测认证、现代建筑等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建有国家级重点专业2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6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接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26门,建设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实训基地1个、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生产型实训基地3个,入选全国高职高专创新创业30强、入选全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典型案例、建成省大学生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700余人,成人教育学生7600余人,年均社会培训28000人次、职业技能鉴定6000余人次。教职工715人,其中专任教师590人,副高及以上273人,博士105人(含在读27人),双师比例85%。拥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支,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0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3支,全国技术能手、省级教学名师、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333”及“青蓝工程”、江苏工匠、江苏省技术能手等各类人才103人。
学校持续深化“三教”改革,精准培养“双高三型”(品格高尚、技艺高超、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卓越技术技能人才。基于“四结合、六合一”理念的化工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石化行业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等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获首届全国教材成果一等奖1项,获批十四五规划教材16部、国家职业教育精品在线课程4门、国家教学资源库3项。与常州工学院、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淮阴工学院等本科高校开展“4+0”和“3+2”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项目,探索本科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学生获省级以上竞赛一等奖130余项,其中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化工生产技术赛项14连冠;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金奖、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TRIZ杯全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3项。近五年招生计划完成率、新生报到率、对口单招录取分数线,毕业去向落实率、薪资、自身发展满意度均等多项指标均居全省前列。2022年逾100多家上市公司到校招聘,90%以上毕业生在“长三角”区域就业,毕业生平均月收入4848元,17个专业起薪超过5000元,连续三年被评为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量化督导A等高校”,荣获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考核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持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深度推进产教融合。与中国中车集团等单位发起成立国家轨道交通装备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参与常州市域新能源产教联合体建设,与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江苏检验检疫质量研究中心、中国检验检测学会共建常州检验检测认证学院;与中国化工教育协会共建国家开放大学石油和化工行业学院;牵头组建全国检验检测认证职教集团、全国现代焊接职教集团、全国医疗建筑职教联盟、长三角绿色化工与医药一体化发展职教联盟。联合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哈尔滨焊接研究所、上海城建市政工程(集团)、中检邦迪、京东集团、中天汽车、北京东方仿真、蓝澄晶体科技等大院大所及龙头企业,共建12个产业学院、20个省级实训平台,3个国家级实训平台,累计吸引企业投入8420万元。与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汽新能源等行业领军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项目47个、订单班30个(其中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1项)。
学校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高效供给高品质技术服务。建有各类科技创新与服务平台25个,其中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协同创新中心2个,省级工程中心3个,省级服务平台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3个。年度“四技”服务到款额超5000万元,科研到账经费超2000万元,连续多年位居省内高职院校第一方阵。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是全省少数具备独立申报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格的高职院校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重点科研任务数量均居全省前列。拥有高职唯一具有合同认定资质的省级技术转移中心,年度成果转化到账1200万元。四度蝉联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 。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道路,稳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建立中德职业教育与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国际交流平台,入选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2020年智能制造领域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首批承建单位。成立缅甸曼德勒分校、中德设计与数字媒体学院、柬埔寨亚龙丝路学院、中德国际焊接技术培训与考试中心等中外合作育人平台。与中缅镍业(缅甸)有限公司合作实施的订单教育项目入选“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TSP),巴基斯坦“郑和中心”项目入选江苏省外办“1113”工程。累计招收学历留学生254人,覆盖18个生源国。引进ISO9606国际焊工考核标准、澳大利亚TAFE建筑工程技术课程等8个国际职业资格证书及标准,化工应用技术等三个专业开展UK NARIC国际化专业认证,获批国家汉办HSK等级考试直属考点,获评中国职业院校世界竞争力50强。主持开发非洲国家职业标准6项,在巴基斯坦、缅甸、越南、孟加拉等国建成一批海外教师工作站、海外人才培养基地。与东南亚周边国家近40所学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韩国、日本、英国、泰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30余所高校结成姊妹学校。
进入新时代,学校将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铸校”办学理念,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培养力、创新力、服务力卓越的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强校,成为绿色化工、高端装备、检验检测和智能建造行业卓越工匠培养高地、产业技术创新高地、优质服务供给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