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师范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绵阳师范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舞蹈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信息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秘书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生物制药(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园林(本科) | 农学 | 林学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环境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审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地理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德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绵阳师范学院是四川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坐落在中国科技城、李白出生地——全国文明城市绵阳市。
春秋更迭,爝火薪传。学校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2006年成为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1年获准成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试点单位,开始招收环境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6年被列入四川省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首批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被确定为四川省硕士授权优先建设单位;作为部省协同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试点高校,2023年高质量完成审核评估工作。建校以来,学校积淀形成了“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务实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育人为本,服务地方”的办学理念,“厚德、博学、笃行、弘毅”的校训,“弘文励教,止于至善”的教风,“学思并重,知行合一”的学风。
黄钟轻叩,九皋鸿渐。学校现有高新校区、游仙校区和丰谷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两千亩,建筑面积近50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教学楼、实验楼、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现有16个二级学院,1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1个全日制本科专业、2个职业教育本科专业,覆盖9大学科门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23人,其中高级职称524人、博士学位教师401人,占32.78%,硕士学位占84.87%,双师型占43%,生师比16:1。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万人计划(青年)学者2人,全职聘任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峨眉计划专家、省万人、四川突出贡献专家等省市级称号性人才49人次。“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优秀教师”“四川省师德楷模”“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绵阳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33人次,入选四川省高校师德典型代表2人。现已形成研究生教育、全日制本专科高等教育、成人本专科高等教育及留学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研究生、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留学生19500余人。
弘文励教,止于至善。学校立足“教学型、地方型、应用型、师范型”的办学定位,坚持“师范做强、艺体做精、应用做实”,培养服务基础教育的优秀师资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1门;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项目42项,省级“卓越计划”项目7项,省级应用示范专业6个,省级应用示范课程14门,立项国家级、省级“四新”项目7项,省级创新创业示范课程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学名师和团队1个,荣获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个、示范团队4个、示范课程19门,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教研成果丰硕,近5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学校15个师范专业全面接受教育部专家进校开展师范专业二级认证考查,已有12个专业“有条件通过”认证。
创新创业,蔚然成风。学校构建创新教育优秀师资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丰硕成果。学校建有中国科协创新工作室、中国创造学会实验基地、四川省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基地。近五年,学生在“学科竞赛” “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竞赛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近2400项次,获批国家级、省级创新创业立项1030余项 。
教学相长,服务地方。学校坚持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构建“一山一水一城”科研格局,建有四川省重点实验室1个,四川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高水平研究团队1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5个、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家。“环境科学与工程”被列为四川省贡嘎计划重点建设学科。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179项,教育部重大招标项目实现零的突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奖7项,市级哲学社科类成果奖206项。与省内外70余个地方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参与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为当地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助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成长,近三年培训中小学教师达2万余人次。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学校着力培育校园文化,开展主题教育月、节庆日活动和“一院一品”建设。收集整理国家、省非遗项目传承人口述史料600余项,“‘一主两类五场’馆校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获第九届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推选展示优秀奖;“梦之声”合唱团多次赴省内外演出;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社团风采节、志愿者服务等系列品牌活动已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形成了“博、雅、趣、活”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四川省文明校园”称号。
开放办学,接轨国际。学校本着“共创共赢、共建共享、兼容并包、多元共融”的思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主动推进新时代高等教育对外开放工作,先后与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地区的多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师资培养、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
弦歌颂雅,风华赓续。当前,学校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按照“三步走”战略,奋进新时代,抢抓新机遇,实现新跨越,为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区域一流应用型大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