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医科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内蒙古医科大学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生物医学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医学工程类 |
医疗保险(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儿科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中医康复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临床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法医学(本科) | 医学 | 法医学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蒙药学(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药物制剂(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中药学(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蒙医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针灸推拿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中医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口腔医学(本科) | 医学 | 口腔医学类 |
精神医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麻醉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医学影像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临床医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预防医学(本科)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基础医学(本科) | 医学 | 基础医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大学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10-15天内可查询,不同批次、地区和院校的具体时间有所差异
1、录取结果查询时间差异
录取批次决定查询周期。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如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各批次填报与录取时间不同。例如,强基计划录取结果可能在一周内公布,而本科普通批通常需10-15天。
2、省份和招生政策影响进度。不同省份的录取进度受考生数量、招录流程复杂度影响,例如人口大省的本科批结果可能晚于其他省份1-2天。2025年起全国多地实施新高考政策,合并录取批次后,部分省份的查询时间可能相对集中。
内蒙古医科大学成立于1956年,是新中国在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学校前身为内蒙古医学院,当时隶属于国家卫生部,1958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理。2012年,更名为内蒙古医科大学。2017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高校。67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0万余名,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科技创新、文化传承、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成为一所具有区域特色的多科性医科大学。
学校坐落于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设有金山校区(主校区)、新华校区、锡林校区及红山口教学基地。总占地面积123.1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52.6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为8.61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126.65万册,有中外文数据库67个、电子图书33.27万册、电子期刊25.77万册。学校设有17个学院,12个临床医学院,3所直属附属医院,在区内外设有实践教学基地99个。有全日制在校生16603人。其中,本科生12496人、硕士研究生3369人、博士研究生45人、民族预科生81人,留学生等其他类型学生612人。本科各专业面向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校自1956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资格,2018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有博士生导师49人,硕士生导师823人。
学校共有36个本科专业,涉及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文学、法学6个学科门类。其中,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3个,入选教育部“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1个,自治区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自治区级在线开放课程14门、自治区级一流课程35门。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2022年度,学校荣获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学校现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个,自治区“一流建设学科”1个,自治区提质培育学科5个,自治区优势特色学科1个,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自治区重点培育学科2个。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领先学科11个,自治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23个,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有自治区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自治区级协同创新培育中心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个、自治区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自治区医疗卫生重点实验室4个、社会科学创新平台1个、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内蒙古自治区蒙医药博物馆和内蒙古自治区卫生政策研究所、心血管研究所、骨科研究所均设在我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627人,专任教师977人。其中,教授306人,副教授28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为44.52%。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8人,国家和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46人,国家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自治区杰出人才9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人才团队66个、个人124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117人次。有自治区教学名师15人,自治区优秀教师11人,自治区教坛新秀12人,获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和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2个、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4个、自治区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团队12个 。
“十四五”以来,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18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6项。荣获自治区科学技术奖37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23项,三等奖2项,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奖2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政府奖2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自治区级及以上专业学会科学技术奖2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6项)。获得国家专利授权369项。其中,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325项、外观设计专利16项。获批软件著作权44项。学校主办的《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被教育部科技司评为“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确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出版的《疾病监测与控制》是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 。
学校一贯坚持开放办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联盟和中医药子联盟、南亚东南亚医学教育与医疗卫生联盟、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西部医学教育联盟、东北三省一区新医科教育联盟、黄河流域医学院校联盟、中国西部中医药高校联盟等成员单位。与蒙古国国立医科大学、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东方医学院、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日本冈山大学、韩国延世大学、泰国宣素那他皇家大学、新加坡同济医药研究所、白俄罗斯戈梅利医科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医学院、阿塞拜疆国立医科大学、蒙古国传统医学科学研究院等10个国家的多所医药院校或科研单位开展了多层次、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与山西医科大学共建了“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和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师生交流和科研合作。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高等医学教育发展规律,秉承“博学、尚行、精诚、至善”的校训和“艰苦创业、和衷共济、革故鼎新、洁己奉献”的“内医大品格”,坚持现代医药学与传统医药学并重、以蒙医药学为特色协同发展,致力于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一流医科大学,培养身心健康、职业道德优良、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扎实的,适应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留得住、用得上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为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事业进步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智力支持和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