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过后,热气已然消散。太阳已经从山坡落下,天边仅留下一抹绚烂的红霞。我们沿着一条石子路行走,不久便抵达了河边。在河边的大树下,几只小船静静地停泊着。
晚餐结束后,热气已经退去。太阳沉下了山坡,唯余一段灿烂的红霞映照天边。
我们沿着石子路前行,迅速抵达了河边。在大树掩映的河畔,几只小船映入眼帘。
我们相继跃上一只小船。一位朋友解开船绳,拿起竹竿轻轻一拨,船便缓缓向河中心驶去。
河面宽阔无垠,白茫茫的水面平静无波。小船在水面上平稳前行,三支桨有节奏地划动着,发出宛如乐曲般的声响。
在某处,河面突然变窄,一丛丛树叶延伸至水面,绿得令人怜爱。那是众多繁茂的榕树,主干隐匿在枝叶之中,难以窥见。
当我提及多株榕树时,朋友们立即纠正了我的说法。一位朋友指出那里仅有一株榕树,另一位则认为是两株。我虽见过不少榕树,但如此庞大的还是首次目睹。
随着小船逐渐靠近榕树,我终于有机会一睹其真容。这确实是一株参天大树,枝干数目难以计数。树枝上又生出根须,许多根直垂地面,扎入泥土。部分树枝低垂至水面,从远处望去,宛如一株大树横卧水上。
榕树正值茂盛之期,仿佛将其全部生命力展现于我们眼前。绿叶层层叠叠,密不透风。那翠绿的色彩明亮耀眼,照耀着我们的双眸,似乎每一片绿叶都孕育着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真是南国的一道美丽风景。
小船在树下停泊了片刻。岸边湿滑,我们未上岸。朋友告诉我们,这里是“鸟的天堂”,众多鸟儿在此筑巢,农民们保护它们免受捕捉。我仿佛听到了鸟儿扑翅的声音,但定睛一看,却未见鸟儿的踪影。只见无数树根矗立地上,宛如根根木桩。土地湿润,或许是涨潮时河水冲上岸的缘故。我不禁想,“鸟的天堂”里怎会没有一只鸟?随后,小船启程,一位朋友划着桨,船缓缓驶向河中心。
次日,我们划船前往一位朋友的家乡。那是一个有山有塔的地方。从学校出发,我们再次经过那“鸟的天堂”。
此次是在清晨时分。阳光洒在水面与树梢,一切都显得更加明亮。我们再次将小船停泊在树下。
起初,四周一片寂静。突然,一声鸟鸣打破了宁静。我们拍手示意,随即见到一只大鸟腾空而起。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相继出现。我们继续拍掌,树上顿时变得热闹非凡,鸟鸣声此起彼伏,鸟影随处可见。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鸟儿们有的站在树枝上啼叫,有的振翅高飞,有的扑闪着翅膀。
我目不暇接地观察着,刚看清这只鸟,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了起来。一只画眉鸟飞出丛林,被我们的掌声吓了一跳,又迅速飞回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啼鸣,那歌声悦耳动听。
当小船划向高塔下的乡村时,我回首望向那棵被抛在身后的茂盛榕树。心中涌起一丝留恋。昨日是我错怪了这里,那“鸟的天堂”的确是名副其实的鸟的天堂!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男,汉族,出生于四川成都,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是中国著名的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以及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1904年11月,巴金诞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封建官僚家庭,五四运动后,他深受新潮思想熏陶,并在此思想影响下展开了个人反封建的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前往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踏上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之路。
2.鸟的天堂课文原文
3.琵琶行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