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有对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就没有停止过,但是自中法战争后,相对平静了很多年,这也使中国的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些。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
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之战,威海卫之战的惨败。慈禧太后在国家危难之秋,大搞万寿庆典,不惜挪用军费,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2、客观方面: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实力略强,中国相对落后。
纵观中国的社会状况,与日本相比不仅在军事、经济和科技上落后,还在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的覆灭,说明了单纯学习西方的技术的道路已走不通了。从此,中华民族开始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改变中国落后政治制度的尝试。
甲午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和更多的主权。甲午战争中国失败后,由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重。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等地给日本,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同时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巨额的赔款,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甲午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很多近代化成果都化为乌有。中国在甲午战争前,因为经历了多年的洋务运动,器物方面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西化程度。
尤其是经过中法战争的胜利,成功收复伊犁等事件,都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中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一定的话语权,并修改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但甲午战争的失败,使西方列强看清了外表强大的中国,实际上十分虚弱。这也大大刺激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同时也促进了维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蓬勃发展。还在甲午战争期间,孙中山先生就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这在中国近代民族觉醒的进程中是一次重大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