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教育部公布的985工程大学名单,我们就会知道:南京医科大学的名字并未出现在其中。所以,南京医科大学不是985大学。再看教育部公布的211工程大学名单,其中不包含有南京医科大学的名字。所以,南京医科大学不是211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是中国政府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而实施的两项重要计划。其中,“211工程”于1995年启动,旨在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以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而“985工程”则于1998年启动,目标是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类型 | 专业 |
---|---|
国家级 |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预防医学 康复治疗学 护理学 |
省级(直辖市) | 卫生管理 医学检验 |
省重点、培育专业 | 临床医学 口腔医学 |
就我上学期间而言,我们学校在学术氛围是比较浓厚的,即使是护理专业,也会鼓励大家做科研。每个学习考试非常漫长,我们曾经2月份开学,从4月份底开始考第一门一直到了放暑假
如果不幸调剂到护理,要不就大一转专业,要不就默默接受,好好学习,反正学护理在学校挺多机会的,之前在江苏省的医院都挺看好南医大的护理学生的,就业考研都不错
学校相对较小,专业型硕士只在学校呆1个月左右的时间,之后就分配到各临床医院,进行临床科室轮转,师资力量很好,基本负责临床教学的都是副主任医师及以上。
师资力量很好,教学水平也很好,学习氛围浓厚,食堂小但是菜口味都还可以,配套设施完备,专业方面临床专业,口腔专业和公共卫生比较好,预防评级A+,但是非985211 双一流
学校师资力量和教学水平都很强大,同学们都很认真学习,食堂勉勉强强,菜品不是很多,住宿环境优秀,寝室地方不算小。最热门专业自然是临床专业,学费尚可接受。
院校属性
是否是985 | 否 | 是否是211 | 否 |
是否是双一流 | 是 | 主管单位 | 省政府 |
创建时间 | 1934'年 | 博士点数量 | 7 |
硕士点数量 | 10 | 学校类型 | 医药 |
所在城市 | 江苏 南京市 | 办学层次 | 双一流,101计划,研究生院,保研,省重点 |
院校简介
南京医科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首批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医学院校,教育部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学校创建于1934年,时名江苏省立医政学院,抗战时期更名为国立江苏医学院。1957年,由镇江迁至南京,更名为南京医学院。196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1981年,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3年,更名为南京医科大学。 学校建有江宁校区、五台校区和常州校区(筹),校本部有教职工2000多人。学校现有中国工程院、科学院院士7人(含工作站),美国国家医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55人次。学校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其中,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有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3个。 学校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4个、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学位授权点覆盖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和文学7个学科门类;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7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四期)6个。在新一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整体实力稳中有进;14个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学科位列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设有19个学院(含一个独立设置二级学院),拥有25个本科专业,3 个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方向,3个“5+3”本硕一体化专业方向,在校学生总数22000多人。学校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占全校专业总数近八成,建有一大批国家级教学平台和课程资源,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一等奖1项)。学校招生、培养和就业工作广受社会各界好评,毕业生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6%以上。 学校建有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肿瘤个体化医学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50多个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创新中心)。拥有国内一流的医学模拟教育中心和江苏省医药动物实验基地,建有省内唯一的省级卫生政策智库—江苏省健康研究院。学校积极面向生命健康领域的国家重大需求,组建了基础科学中心、创新研究群体等重大科技创新团队;承担各类重大、重点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近百项;代表性研究成果在《自然》《科学》等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获得了以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项。 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与各级政府,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等建立了形式多样的联系与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典、日本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医学院校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战略合作和学术交流关系。 “十四五”期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聚焦一流学科、一流附属医院和一流办学条件,凝心聚力、统筹施策、开拓创新、改革攻坚,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双一流”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