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规则:
第二十一条 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专项计划、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全日制针灸推拿学本科专业(视力残疾班)招生计划的录取,按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的规定和学校的招生办法执行。
第六章 江苏省以外地区生源录取规则
第二十二条 学校根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规定划定阅档比例调阅考生档案,择优录取。
第二十三条 进档考生专业安排按分数优先的原则,依据实际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排序,择优录取,不设专业级差。相同志愿情况下若考生的投档分相同,则比较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如语文、数学、外语三门总分相同,则比较语文、数学两门总分之和。最后处理各专业志愿不能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
第二十四条 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招生文件中明确规定的各类优秀生、特长生及其它照顾政策给予加分的考生,学校予以认可。
第二十五条 少数民族预科班、内地新疆高中班、中西部协作计划、对口援疆扶贫定向培养招生计划的录取,按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规定和学校的招生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已公布的改革方案及有关办法执行。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养老服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中医儿科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中医养生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中医康复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助产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眼视光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生物制药(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中药制药(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临床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医学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药事管理(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药物制剂(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中药学(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针灸推拿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类 |
中医学(本科) | 医学 | 中医学类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临床医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公共事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应用心理学(本科) | 理学 | 心理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大学录取情况一般在高考志愿填报结束后1-2周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和录取批次不同而有所差异,主要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
一、不同批次录取时间安排
我国高校录取按批次进行,提前批、本科批、专科批的公布时间逐步延后:
提前批(军事、艺术、体育等特殊院校):通常在7月上旬公布录取结果。
本科批:多数省份在7月15日前后开放查询。
征集志愿:一般安排在7月20日至8月初。
高职专科批:录取结果最晚,大部分省份在8月10日-20日之间发布。
南京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4年,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A类),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学校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编撰了第一套教材、制订了第一版教学大纲,为新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誉为“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拥有仙林、汉中门、泰州三个校区。设有11个学院及第一、二、三临床医学院、鼓楼临床医学院等教学机构,拥有15个附属医院和3个附属药企。学校现有在校生2万余名,教职工2千余人。
学校坚持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秉承“学贯中西,至精至诚”的办学理念,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学校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4个,“十四五”省重点学科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13个。学校是全国首批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有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优异成绩,中医学、中药学等主干学科位居全国前列。药理学与毒理学、临床医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前1‰。学校5次入围U.S.News“全球最好大学排名”,连续3年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第一。2020年至2023年,中药学连续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位列第一。
学校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一批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建设了一支富有发展潜质和创新活力、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一流师资队伍。
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着力培养德才兼备的一流人才。现有本科专业37个,涉及医、管、理、工、经、文6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江苏省品牌专业10个。学校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中国中医科学院、康缘药业等知名院所企业合作,联合培养卓越医生(中医学9年本研一贯制、中医学“5+3” 拔尖创新人才、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研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卓越科学家(中药学“4+5”本研一贯制拔尖创新人才)和卓越工程师(中药学/药学本研一贯制拔尖应用人才)。
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拥有中药制药过程控制与智能制造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江苏高校重点实验室、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国家技术转移示范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近年来,学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总数均位列全国中医药院校前列。
学校主动融入世界潮流,不断提升中医药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国际化水平。2010年6月20日,习近平主席出席我校与RMIT合作建立的中医孔子学院揭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对我校办学水平给予高度评价。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来华留学教育及台港澳地区学生教育的首批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已实现来华留学教育的汉语培训、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全周期培养,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已培养来华留学生3万余人,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交流合作,先后建立2所中医孔子学院、4个国家级海外中医药中心、5个国际经方学院海外分院、6个对外开放合作办学项目,学校中医药国际(境外)教育、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由我校举办的瑞士中医药大学是瑞士官方唯一认可的中医药大学,也是欧洲第一所可授予中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独立中医药大学。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扎根江苏、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坚持特色发展,不断追求卓越,努力将学校建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一流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