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城建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天津城建大学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全面落实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择优选拔人才。
第十二条 录取时,学校依据各省(区、市)招生考试机构划定的录取控制分数线,根据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并根据生源状况和预留计划情况,适量调整招生计划。
第十三条 考生的院校志愿录取执行所在省(区、市)的相关政策,专业志愿录取遵循“分数优先”原则,专业志愿不设分数级差。若考生所在省(区、市)与学校专业录取原则不一致,执行所在省(区、市)相关录取政策。
第十四条 当同一科类、相应批次考生的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和英语单科成绩,优先满足成绩较高考生的志愿。
第十五条 对高考录取有特殊规定的省市:
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山东、海南等高考改革省份的考生,选考科目应与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学校专业选考要求匹配,录取时按当地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有关办法执行。
江苏省考生,专业录取时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当投档成绩相同时,依次比较物理、化学(或生物)选测科目的成绩等级,优先满足等级成绩较高考生的志愿。如选测科目的成绩等级均相同时,依次比较语文、数学、英语成绩,优先满足成绩较高考生的志愿。
内蒙古自治区考生,专业志愿录取以“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为原则,按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顺序依次由高分到低分排队录取。
第十六条 报考建筑类专业考生要求有徒手绘画基础。考生入学后加试美术,美术成绩不合格的考生,须选择转至其他专业(类)学习(在高考改革省份须转入与建筑类选考科目相同专业(类)),考生的高考投档成绩须高于拟转入专业(类)在考生生源所在地录取的最低分数。
第十七条 软件工程(合作办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6个专业只录取有专业志愿(不含服从志愿)的考生。建筑学(中外合作办学)、风景园林(中外合作办学)2个专业的考生要求有徒手绘画基础,不具备绘画基础的考生慎重填报。
第十八条 非英语类专业的公共外语课程均为英语,小语种考生慎重填报。
第十九条 录取加分政策按照教育部有关政策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详见《天津城建大学2020年艺术类专业招生简章》。
第二十一条 高水平运动员的录取原则详见《天津城建大学2020年高水平运动队(足球项目)招生简章》。
第二十二条 内地新疆班录取工作参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内地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少数民族预科生录取,专业志愿录取以分数优先为原则,如生源所在省(区、市)未公布分专业计划,学校录取时按服从专业调剂录取。
第二十四条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学校在接到各省(区、市)招生考试机构录取审批单后,给考生寄发录取通知书。
第二十五条 对录取考生的体检要求依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建造(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城乡规划(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 | 理学 | 地理科学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交通工程(本科) | 工学 | 交通运输类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网络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工业设计(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地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地质类 |
安全工程(本科) | 工学 | 安全科学与工程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遥感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测绘工程(本科) | 工学 | 测绘类 |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本科) | 工学 | 水利类 |
城市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土地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投资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批次和院校而异。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院校招生网等渠道查询,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得知结果,而专科批次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以下从时间节点、查询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
1. 本科提前批(7月上旬至中旬)
本科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录取进度较快。
2. 本科批(7月中旬至下旬)
普通本科批录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25天。考生可在7月下旬通过省考试院官网查看结果。
3. 专科批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专科批次因报考人数较多,流程简化,部分省份可在5-7天内出结果,但偏远地区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
天津城建大学是天津市属普通高等学校,始建于1978年,前身为天津大学第四分校,依托天津大学开办本科教育;1979年,更名为天津大学建筑分校,1987年,更名为天津城市建设学院,2013年,更名为天津城建大学。
在46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发展城市科学,培育建设人才”为办学宗旨,秉承“依托行业,强化特色,质量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践行“重德重能、善学善建”的校训精神,在服务新型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中,形成了“立足城建、紧贴行业、德能并举、培养适任敬业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办学特色。
学校坐落于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6号,占地面积59.54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5.32万平方米,校园绿化率达41.5%,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连续多年获评天津市文明校园。设有15个学院、2个教学部(中心)和1个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规模18000余人。现有教职工14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00余人,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教师400余人。
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青睐。现有55个本科专业,其中10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天津市一流专业建设点,3个新工科专业,1个新兴交叉学科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2个天津市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天津市品牌专业建设项目和5个天津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建设项目,8个天津市优势特色专业和12个天津市应用型专业;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5个专业通过住建部本科专业评估(认证)。学校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47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天津市精品课程12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天津市“党史专题课程思政精品课”2门、天津市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4门。获批国家级和省部级规划教材14部、天津市高校课程思政优秀教材4部。拥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天津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天津市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项目1个,天津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协同创新中心1个,天津市高校实践育人示范基地1个,天津市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1个,天津市产教融合研究生工作站5个(含培育),天津市高校研究生教育校外创新实践基地3个,现代城市建设产业学院1个。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项。获评天津市教学名师15人、天津市教学团队18支、天津市教学成果奖32项。创新创业工作成效显著,2024年荣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00余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连续第四年荣膺天津市“优胜杯”并获优秀组织奖,各类双创竞赛获评天津市优秀组织奖6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入选第十七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城大众创空间”连续8年获评天津市A级(优秀)高校众创空间。近年来,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位居全市本科院校前列。
学科布局科学合理、特色鲜明。学校现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3个;天津市重点学科6个(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津市特色学科群4个(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生态城市、城市管理);天津市高校服务产业特色学科群6个(新型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建筑工业化及智能建造、绿色低碳建材新技术、城市更新与空间治理、建筑与基础设施安全防灾、城市水资源化与智能水务);土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入围天津市一流(含培育)学科;工程学、环境/生态学、化学进入“ESI全球前1%”。
科研实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日益提升。学校现有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平台33个,其中国家工程中心1个、天津市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和天津市工程中心8个、天津市技术创新中心1个、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人文社科基地1个、高校智库1个、天津市科技创新智库1个、天津市成果转化中心1个、协同创新中心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个、天津市科普基地8个、“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3个。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成立跨学科创新研究院4个。近五年,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80余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20余项;出版学术著作90部;发明专利授权200余件。2024年首次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艺术人才培训项目。近三年年均科技经费1.2亿元。
师资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高层次人才显著增加。学校高层次人才数量持续提升,其中国家级工程项目人选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3人、天津市青年拔尖人才1人、天津市特聘教授1人、青年学者3人、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6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4人、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青年科技优秀人才3人、天津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1人、天津市青年科技人才(一层次)一人。拥有6支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支天津市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支天津市“项目+团队”创新类B级团队、1支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团队、1支天津市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示范团队。
持续扩大国际“朋友圈”,深度夯实“一带一路”倡议。学校与27个国家的54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国际合作项目平台40余个,年均参与国际交流师生人数达1600余名。学校与丹麦VIA大学合作举办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于2014年获教育部批准,已招生十届,两次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学校与波兰克拉科夫工业大学及比亚威斯托克工业大学合作举办“天津城建大学国际工程学院”于2019年获教育部批准设立,是中波两国合作的首个、天津市唯一一个开展本硕层次教育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已累计招生1500余人,2024年首届毕业生获中外双学位学生比率高达92%。学校是天津市第三所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的市属高校,累计培养1200余名来自40个国家的长、短期留学生。学校参与共建塔吉克斯坦鲁班工坊,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新模式。学校是“天津市外专引智示范单位”,累计获批国家级、省部级外专引智项目百余项,与澳大利亚高校联合建立“基础设施防护和环境生物技术联合研究中心”“高性能土木工程材料与智能建造技术中澳联合研究中心”,与波兰高校合作建立“建筑绿色功能材料与技术中波联合研究中心”“低碳比市政污水节能低碳治理中波联合研究中心”。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断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矢志不渝为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