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杉达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上海杉达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时尚传播(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卫生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西班牙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朝鲜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新闻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金融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批次和院校而异。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院校招生网等渠道查询,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得知结果,而专科批次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以下从时间节点、查询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
1. 本科提前批(7月上旬至中旬)
本科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录取进度较快。
2. 本科批(7月中旬至下旬)
普通本科批录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25天。考生可在7月下旬通过省考试院官网查看结果。
3. 专科批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专科批次因报考人数较多,流程简化,部分省份可在5-7天内出结果,但偏远地区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
上海杉达学院是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背景下,于1992年6月由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部分教授发起创办的全日制民办大学。200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置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是上海市第一所本科民办高校。2005年增列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20年通过首轮审核评估。2017年列入上海市新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规划。2024年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审核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金融、电子信息、护理等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
“杉达”即为三大之谐音,寓意刚直挺拔、自立自强的杉树精神。杨槱院士、谢希德院士、倪维斗院士先后担纲创校前三任校长。建校33年,学校恪守非营利性公益办学原则,坚持“诚信、公平、质量”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为建设多科性、国际化、高水平的应用技术大学。学校的战略目标是“打造高质量,跃升新台阶”,愿景是“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最具吸引力的民办高校”,使命是“让每一位学生收获适合自己的发展增量”,为学生铺设“1+M+N”(主修专业+拓展领域+实践技能)的培养路径,使学生成为“靠得住、用得上、行得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发展以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牵引、驱动的现代服务业和支撑高品质城市生活学科集群,在更多领域支持与服务上海“五个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建设。
学校建有上海浦东、浙江嘉善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808亩。设有经济学、法学、文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教育学等8个学科门类,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43个本科专业、1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6个专科专业,建立13个二级教学单位。全日制在校生1.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1.5万余人(占94.3%)。毕业生累计6.8万余人,近五年平均就业率超过96%。现有专任教师96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36%,博士学位教师占比35%。
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5个。近三年,获上海高校一流本科课程33门、重点课程58门、课程思政示范课9门。2022年获市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2021年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获批上海高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新工科、新文科教学改革项目2个;首批市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1个。入选首批“大思政课”建设重点试验高校、首批上海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牵头成立全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联盟、长三角地区民办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联盟。近三年,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文艺体育竞赛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200余项;教师获市级及以上教学比赛奖项40余项。
获批国家社科、国家自然、上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近三年,校外科研项目立项480余项,科研经费逐年增长,获中国钢结构协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省部级)等。成立长三角研究院、服务机器人研发中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应用合作研究和校地、校企研究。建有上海民办高校大思政课研究中心、上海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
学校深化产教融合,与国有大型企业合办沪东工学院、时尚学院等实体学院,与头部企业共建华为ICT学院、华钦学院等平台学院,与仁济等三甲医院联建教学医院,与蓝生脑科合作挂牌附属医院上海蓝生宏德医院。现代智慧服务产业学院(通过验收)、时尚消费品产业学院获批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建设项目。校内建有各类教学实验中心和实验室160余个,酒店管理实验教学中心入选市级三星级(最高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校与28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院校建立校际合作交流关系,与其中61所院校合作开展80余个国(境)外合作项目,与海外高校合作开设8个本硕连读双语教学项目。建立中芬创新设计研究中心,打造国际化合作平台。2023年获批首个海外孔子课堂(与南非中国文化和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合作)。
学校荣获全国先进民间组织、中国社会组织“AAAAA”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单位、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5A级社会组织、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
(数据截至2025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