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三明学院录取规则:
第五章 录取原则
第十六条 学校坚决贯彻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的原则。
第十七条 学校录取新生,执行教育部和考生所在省级招生委员会制定的录取政策和有关规定。
第十八条 普通专业录取原则:按“专业清”的规则录取,即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顺序录取。在进档考生填报的所有志愿都无法录取的情况下,愿意调剂的考生在综合考虑考生的专业志愿及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后、择优调配至录取未满专业;不愿意调剂的考生,做退档处理;投档成绩相同时,单科成绩的排列顺序:文史类按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理工类数学、理科综合、语文、外语。
第十九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原则:
美术类及播音主持类录取原则:考生文化成绩(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和专业统考成绩均须达到生源所在省艺术类本科合格线。在进档的考生中,按照综合分进行录取;综合成绩相同时,按专业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单科成绩排序录取,其中单科顺序为:语文、数学、外语。
认可山东省播音主持类联考成绩作为专业成绩,按综合分进行录取。
综合分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福建省(综合分满分为750分)
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0.4+专业成绩×2.5×0.6
2.其他省市(综合分满分为100分)
综合分=(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文化满分×40+专业成绩÷专业满分×60
音乐类录取原则:考生文化成绩(考生文考总分+固定照顾分)和专业统考成绩均须达到生源所在省艺术类本科合格线。在进档的考生中,福建省及其他省市均按照专业成绩从高到低进行录取,专业成绩相同时按文化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文化成绩相同时,按文化课单科成绩排序,其中单科顺序为:语文、数学、外语。
注:艺术类投档方式和比例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制定的原则为准。
第二十条 体育类录取原则:按综合分投档的省份,按投档成绩(综合分)录取;按非综合分投档的省份,按专业成绩录取。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能建造与智慧交通(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新能源汽车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供应链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风景园林(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车辆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环境工程(本科) | 工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 |
材料化学(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生物技术(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市场营销(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传播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贸易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三明学院是福建省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坐落于福建省三明市,这里是宋朝大理学家朱熹故里,原中央苏区核心区,新中国建设的新兴工业城市,“中国绿都”,全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源地,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实践地。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是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福建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项目建设高校。
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3年12月12日正式开学的全闽师范学堂。1992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叶飞为学校前身之一的三明师范学校题词“闽师之源”。1999年9月至2000年10月由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合并成立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成立三明学院。
学校及前身校在福建教育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师范教育辉煌篇章。在百廿载办学历史中,学校赓续“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闽师精神血脉,传承致用书院“明体达用之才”经世致用文化基因,勤勉不辍,生生不息,为福建省培养输送大量师资人才。目前,三明市约80%的中小学校长、约80%的中小学教师和约60%的中小学高级特级教师皆毕业于三明学院及前身校。
开展本科教育以来,三明学院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应用型办学定位,发展成为一所以“做强工科、做优师范、做特文科”为导向,工学、管理学、艺术学、文学、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高校,建成新时代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科学研究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20年来,为社会输送近6万名各级各类人才。
学校基础设施齐全,办学条件优良。校园占地面积1429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约3亿元,拥有馆藏纸质图书185.5万册,电子图书141万册。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50个本科专业,有全日制本科生近1.5万人。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400余人;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和省级高层次人才117人,市级高层次人才483人。省级科技创新团队和教学团队共10个。聘任10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学校现有3个省级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主干学科,6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应用型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培育学科。2023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居全省第12位。
学校紧扣福建省“四大经济”和三明市“433”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服务装备制造、材料化工、文化旅游、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新闻传播、土木建筑、设计艺术等产业为重点的专业集群以及师范教育特色专业,并积极拓展和更新专业内涵。学校承担教育部新工科、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8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6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4门省级精品课程、9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4个省级“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精品项目;20项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2016年至今,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国家级奖项1234项,省级奖项2042项。近两年,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13篇。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突出,在历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国赛1金2银13铜、省赛22金27银36铜,成绩位列省内同类高校前列。先后获批“福建省首批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国家级众创空间”“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入选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单位。毕业生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 。
学校突出自主创新,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十三五”以来,学校荣获省级、行业科技类奖37项,省社科奖8项,省专利奖1项;获得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404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9项(含国家自然基金14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21项);承担横向课题965项。发表“三类高质量”学术论文599篇、获国家专利、软著授权10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02件。学校拥有40多个省级及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包括国家级“设计+”众创空间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级科技示范基地1个、省社科基地1个、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5个。学校与三钢集团、机械科学研究院三明分院等成立创新联合体,与三明市以及三明市所辖2区8县1市人民政府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以及厦门钨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企业共建省级创新平台22个。学校连续5年被选认为省级法人科技特派员,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88个、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450名,一批科特派团队和个人获省市表彰。
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支持下,厦门大学、上海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学科专业建设、科研创新等工作。学校与厦门大学、福州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理工大学以及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国立文化学院等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研究生近280人。学校加入全省高校基础学科联盟和应用学科联盟,积极融入“新时代沪明合作”机制,与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4所上海高水平大学开展对口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不断推进高质量的国际和港澳台合作。以学生互换、学术交流、科研合作为重点,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38家国外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举办2个国际通识教育课程项目,开办4个全英文授课国际学生本科专业,已面向40余个国家招收167名来华留学生,选派179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与15所台湾高校交流合作,在办7个闽台高校联合培养人才项目,1个内地(大陆)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项目,已合作培养3099名应用型人才,累计全职聘请100多位台湾教师 。
学校是“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高校、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全国首批试点院校、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福建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福建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高校、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高校。学校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华夏书香校园、全民阅读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支持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春风中,三明学院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三明老区,扎根八闽大地,抢抓新机遇,追求高质量,朝着建设地方一流应用型大学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