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职业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武威职业学院录取规则:
第四章 录取
第十五条 武威职业学院招生录取工作在甘肃省招生委员会领导下,在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教育部规定的“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录取体制。
第十六条 武威职业学院招生计划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学院招生简章、学院网站等形式向考生公布。
第十七条 武威职业学院对考生体检的要求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第十八条 武威职业学院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成绩优先,志愿优先”的录取原则。考生在所报专业录满情况下,对服从专业调剂者,调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者,作退档处理。
第十九条 我院执行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招生考试机构有关加分或降分投档的政策规定,按照加分后的投档成绩进行录取和专业分配。
第二十条 部分专业的特殊要求:报考艺术类的考生须参加省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的专业测试,专业合格且成绩上线考生方能录取,我院艺术类招生不限男女比例。“中职生”按省教育考试院划定的录取线录取。
(1)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要求无色盲。(2)护理专业要求矫正视力在1.0以上,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身高在1.60米以上;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报考:色弱、色盲及其他各类不能准确识别颜色者;嗅觉迟钝、口吃者;晕血、晕针,对药物过敏者;心理不健全、肢体残疾者。
第二十一条 录取结果将按照省教育考试院的有关要求及规定进行公布。考生可登陆我院网站查询(网址:HTTP://WWW.WWOC.CN)。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中药学(专科) | 医药卫生 | 中医药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环境保护类 |
氢能技术应用(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
光伏工程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
工程安全评价与监理(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安全类 |
放射治疗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医学技术类 |
老年保健与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
新能源装备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电设备类 |
现代农业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食品类 |
智能焊接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动漫制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建筑室内设计(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建设工程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设施农业与装备(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数字媒体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社会体育(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体育类 |
学前教育(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教育类 |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科) | 公共管理与服务 | 公共事业类 |
烹饪工艺与营养(专科) | 旅游 | 餐饮类 |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旅游管理(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卫生信息管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卫生管理类 |
口腔医学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医学技术类 |
康复治疗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康复治疗类 |
医学检验技术(专科) | 医药卫生 | 医学技术类 |
药学(专科) | 医药卫生 | 药学类 |
助产(专科) | 医药卫生 | 护理类 |
护理(专科) | 医药卫生 | 护理类 |
针灸推拿(专科) | 医药卫生 | 中医药类 |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市场营销(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应用电子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汽车电子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电设备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机械设计与制造(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建筑消防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备类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药品经营与管理(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 生物与化工 | 化工技术类 |
园林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林业类 |
园艺技术(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种子生产与经营(专科) | 农林牧渔 | 农业类 |
大学录取结果一般需要14-30天公布,具体时间与录取批次、省份招考进度和高校类型密切相关。
录取结果公布时间的基本规律,高校录取结果公布周期主要分为三个关键阶段:
提前批(如强基计划、军事类院校):通常在高考结束后的7-10天内完成投档与结果公示;
本科批次:多数省份集中在高考后14-21天公布,部分省份因考生规模或政策差异可能延长至25天;
专科批次:一般在本科批次结束后15-30天内完成录取结果发布。
武威职业学院是经教育部备案、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融合了武威教育学院、电大武威分校、武威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武威财贸学校、武威师范学校、武威卫生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始建于1915年的武威师范学校。学校立足职业教育,坚持厚德长技、守正创新,学校已建成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省级示范校、省级优质校,立项建设甘肃省“双高计划”学校,先后获批甘肃省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甘肃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甘肃省职业教育红色文化研学旅行示范基地,成功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数字化校园实验校、首批全省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培育基地。被评为甘肃省新时代语言文字示范校、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2018年甘肃省教育厅、武威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在学校联合设立“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是中科院在全国首次、也是唯一与高职院校的联合办学,为服务“大国重器”钍基熔盐堆第四代核能系统及其产业链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有力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联合办学案例在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报、人民日报刊载报道,成为了科教融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的全国样板。与武威重离子中心合作培养重离子方向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全国重离子治疗系统产业集群发展。
学校占地面积1765.85亩,建筑面积41.29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12.89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1.49亿元,图书馆纸质、电子藏书130.49万册。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文明校园。有全日制专科学生11400人。
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现有专任教师67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241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教师345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8人,甘肃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4人、省级教学名师5人,专业带头人91人,骨干教师187人,省级“双师型”专任教师297人,省级“园丁奖”6人、“青年教师成才奖”5人,市级“园丁奖”10人,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获批甘肃省第一批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3个、省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4个。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博士14人。
紧密对接地方产业发展。学校紧密对接甘肃省着力打造“一带一路”五个制高点、武威市“四大工程”和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形成有效对接核能、氢能、文旅等产业发展的光伏工程技术、旅游管理、设施农业、医学类等10个专业群,招生专业54个。申报获批的国家目录外全国首个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填补了国内空白,牵头实施国家氢能技术应用、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3个专业的简介和教学标准制定。建成国家级重点骨干专业10个,省级特色、骨干专业12个、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1个。在建光伏工程技术、旅游管理2个省级“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优质骨干专业群8个。形成了以核能、氢能等清洁能源类专业为特色,国家级重点专业为引领,工、农、医、经、文等综合发展的专业布局。
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立“工学结合,一体三通”育人模式、构建政院校企“四位一体”联合育人新机制,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有效实现新形式,创新高水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新路径,为高新技术产业落地所需人才培养提供范式。现有“三级甲等”附属中医医院1家、20兆瓦光伏扶贫电厂(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教师实践基地100家、校内实训基地25个(实验实训室135个)、校外实训基地167个、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武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1个、市级“创青春通用性众创空间”1个、市级技术工程中心1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建有国家级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2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牵头建成甘肃省红色文旅健康产业协同育人产教联盟、武威职业教育集团,新加入国家级、省级产教联盟3个,加入省级职教集团6个。校企合作共建大学生就业创业主题邮局等产业基地3个,共建“东软数字产业学院”“顺丰学院”“蓝海学院”等产业学院3个,与123家单位签订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与167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岗位实习关系,实现优势互补,校企共育人才。
获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培育项目3个。其中,校办企业武威泰丰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0兆瓦光伏电站获批甘肃省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占地面积680亩,年均发电量3300万千瓦时。每年向古浪县支付光伏扶贫资金240万元,累计支付1320万元。
师生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学校积极搭建竞赛平台,全力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师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中获二等奖2项,获甘肃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22项、三等奖22项。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在黄炎培杯非遗创新大赛、“互联网+”等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项、铜奖4项,在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各类省市级竞赛中获得一等奖128项、二等奖170项、三等奖314项,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中获得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高等院校校长联席会议获优秀案例1项、技术研发与应用成果奖2项。每年向社会输送5000名左右毕业生,累计培养大中专学生17.6万人。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满意度达95%以上,85%以上的毕业生对就业岗位、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升职空间满意,为甘肃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科研与社会服务成效明显。学校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省教育规划项目36项、教育厅科研项目77项、科技厅等省级科研项目9项、市级科研项目156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5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2项,申报技术成果转化10项,创建科研平台10个,出版《武威职教理论与实践》116期。教师在国家级、省级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4篇,出版专著86部、教材331本,获得专利162项、发明专利5项。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扶贫点古浪县黑松驿镇建成“一林一屋一基地”乡村振兴特色项目,有力提升了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近五年累计完成社会培训14万余人。
数字化智慧校园建设提质赋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数字化的重要论述,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大会发布“兰州倡议”中提出的“以数字化赋能高等教育创新”,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升级数字校园平台,着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利用教育数字化助力“技能甘肃”“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学校入选教育部第二批数字化校园实验校,全面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施“互联网+”智慧服务,建成高标准、现代化考试中心,满足教育教学及社会考试需求;实施“互联网+”智慧安防,建成校园监控系统,全力保障校园安全 。
合作办学持续加强。着力推进“中科低碳新能源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工作,完成国家氢能技术应用、核与辐射检测防护技术、光伏工程技术与应用3个专业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专业简介研制项目,通过教育部验收并发布。牵头主持全国氢能技术应用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研制项目、第二批坦桑尼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新能源工程师6级职业标准的研制。为国家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项目建设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好、干得优”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积极落实甘肃省与天津市签署的东西部扶贫协作框架协议,成立天津职业大学(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职业大学辅导员职业能力研学基地,开展全方位实质性合作,推进两校间深度合作,不断提升育人质量,共同发展。按照《关于支持培黎职业学院建设发展的工作方案》,学校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发展协议,全面对口帮建旅游管理专业。与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协议,在改革成果、学校治理、联合招生、贯通培养、内涵建设、产教融合等方面建立互帮共建协作机制,助推兰州——西宁城市圈建设。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合作发展协议》,双方将在学校高质量发展上建立协作机制,实现优势互补。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招收留学生20人 。
2023年6月,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工作会暨教育强国战略咨询会大会在兰州召开,教育部与甘肃省人民政府部省会商暨战略合作协议签署,发布了“兰州倡议”,标志着部省合作站上了新的起点、掀开了新的篇章,必将为甘肃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提供有力支撑。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新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高质量完成“双高计划”建设任务,抢抓申办筹建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大好机遇,以高水平特色专业群建设为抓手,辐射带动特色骨干专业群建设,全面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威实践新篇章”“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新局面”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努力建成“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高水平本科层次职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