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道路工程检测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智能建造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装配式建筑构件智能制造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建筑材料类 |
无人机测绘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建筑材料检测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建筑材料类 |
城乡规划(专科) | 土木建筑 | 城乡规划与管理类 |
古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电梯工程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电设备类 |
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铁道供电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铁道运输类 |
高速铁路施工与维护(专科) | 交通运输 | 铁道运输类 |
建筑动画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房地产类 |
智能焊接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测绘地理信息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建筑设计(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智能工程机械运用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文物修复与保护(专科) | 文化艺术 | 文化服务类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建筑室内设计(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建设工程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建设工程监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专科) | 水利 | 水利工程与管理类 |
应用英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 公共管理与服务 | 公共管理类 |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现代物业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房地产类 |
建筑消防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备类 |
给排水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市政工程类 |
市政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市政工程类 |
建筑经济信息化管理(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工程造价(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设工程管理类 |
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备类 |
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备类 |
建筑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土建施工类 |
园林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科) | 土木建筑 | 建筑设计类 |
建筑材料工程技术(专科) | 能源动力与材料 | 建筑材料类 |
工程测量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测绘地理信息类 |
岩土工程技术(专科) | 资源环境与安全 | 地质类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城市轨道交通类 |
铁道工程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铁道运输类 |
道路机械化施工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道路与桥梁工程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高考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批次和院校而异。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院校招生网等渠道查询,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得知结果,而专科批次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以下从时间节点、查询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
1. 本科提前批(7月上旬至中旬)
本科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录取进度较快。
2. 本科批(7月中旬至下旬)
普通本科批录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25天。考生可在7月下旬通过省考试院官网查看结果。
3. 专科批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专科批次因报考人数较多,流程简化,部分省份可在5-7天内出结果,但偏远地区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校)是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隶属于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学校是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四川省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成都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始建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成都建筑工程学校,1964年迁址德阳更名为西南工程管理局德阳建筑职业学校。1980年更名为四川省建筑工程学校。2001年与四川省城市建设学校、四川省建筑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职工大学并入。
——办学特色和优势
学校由德阳校区、成都校区两个校区组成,校园面积2190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7000余人。有11个二级教学单位及马克思主义学院、基础教学部。图书馆藏印本文献300余万册。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58人,其中获得硕士博士学位961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76人。组建了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核心能力建设专家团队,打造了一批核心课程、优质教材、教师团队、实践项目,被确定为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计划(2023—2025)培养基地,“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近五年来,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比赛获一等奖等20项;2023年,教师获全国职业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教师第一主编教材360种,其中81种入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种教材被授予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
学校学科专业以土木建筑大类为特色。有国家高水平专业(群)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示范专业5个,国家骨干专业5个。开设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主持完成国家高职教育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工程造价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深化产教融合
学校与区域龙头企业、高水平大学共同牵头,联合行业组织、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组建了四川智能建造与维养产教融合共同体,培养行业高质量发展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设立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研究院等一批行业领先的技术创新中心,形成同市场相适应、同产业相匹配的结构和布局,建立与学历继续教育相衔接的培训体系。建成国家生产性实训基地3个,国家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有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国家产教融合试点专业1个。学校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联合开展港珠澳大桥疲劳性能试验等29项国家项目服务。被确定为国家建筑技能紧缺人才培训基地、道路桥梁工程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城市轨道交通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筑工程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国家职业教育建筑技术实训基地、物流管理实训基地。
——国际合作与交流
学校在“引进来”和“走出去”中不断实现“再提升”,通过优化对外合作交流机制,在互利共赢中为世界各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和智慧。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理工学院、英国林肯学院开展合作办学,多元协同培养模式和管理规范逐步形成。土耳其、南非、赤道几内亚、俄罗斯、塞内加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学校招收留学生、短期交换生的主要生源地。在海外建立教师工作站。主持开发的职业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和国际化数字教学资源进入坦桑尼亚国家学历教育体系,获得非洲国家承认。学校“服务建筑业国际产能合作,培养高职土建类国际化人才的探索与实践”成果被评为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社会贡献和影响
学校两次主持国家职业教育土木水利类专业目录调整,主编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主持制订7个专业教育标准、7个行业资格标准,参与制订18个专业教育标准、15个行业资格标准。近五年来,学校组建团队围绕项目研制过程、重要技术难点及突破,获授权专利805项。学校全力推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成事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长期保持在95%以上,40%以上毕业生在央企为主的国企就业,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6%以上。学校培养的优秀毕业生成为国家建设系统的优秀人才和骨干力量,优秀毕业生主持国家重大建设工程获建筑业国家级、行业级奖项174项。
——未来愿景
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三步走”的战略安排。
第一步:全力对标竞进。2024年,高质量完成第一轮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力争进入第二轮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加力推进省“双高”建设,补齐“短板”、做优“长项”,持续扩大标志性成果;2025年前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到2026年,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各项重点任务稳步推进。
第二步:整体推进提升。到2030年,专业组群和布局更加合理。职教本科办学经验不断积累,职教本科和专科办学同步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在全国同类型院校中独具特色、成为典型,稳居国内同类高职院校第一梯队。将学校建成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创新型、现代化、国际化高职院校。
第三步:改革发展巩固。再用五年时间,到2035年,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的优势特色更加突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国际办学影响力大幅提升,建成引领发展、特色鲜明、中国一流、世界水准的高水平现代化高职院校。
学校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三服务”,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认识和把握新使命,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彰显新担当,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服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展现新作为,在数字化赋能、高水平对外开放中拓展新空间,科学规划专业布局,加快师资队伍建设,为产业技术变革、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