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建桥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上海建桥学院录取规则: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考试(秋季统-考试)成绩
录取的规则: .
1.省招办按我校在当地的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将第一志愿报
考我校的生源从高分到低分(含加分)进行投档。具体的投档比例由
我校根据各省市实际生源情况确定,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20%。
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原则上投档比例不超过1059%。
2.录取过程中无志愿级差分。
3.普通类专业录取时,所有专业按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
取,其中对第一专业志愿,按志愿优先原则予以录取,从第二 C专业志|
愿开始,按分数优先原则进行录取。
4.报考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必须参加省级招办统一组织的美术类
专业考试,并达到专业统考及文化统考的最低合格要求。学校直接使
用省级招办(考试机构)组织的美术类统考成绩,不再组织校考。艺
术类专业录取时,按本省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专业录取
| 办法同普通类专业。
5.同分考生均按各省市提供的投档排序规则录取。上海考生,
在各科文化考试成绩都相同的情况下,再参考综台素质评价信息择优
录取。
6.我校认可教育部和各省级招办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
的全国性加分政策。我校原则上认可考生具备的所有加分项中最高分
-项,且最高不超过20分。政策性加分在专业录取时计入文化成绩
总分。
7.对达到我校最低录取分数线但未被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录取、
且愿意服从所有专业调剂的考生作调剂录取:如不服从专业调剂,则
退档。
二、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省招办可在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
上,按非第一志愿考生(包括征集志愿)人数不超过招生计划剩余数
的100%进行投档;若生源仍不足,我校可以将剩余的招生计划调配
至生源充足的省市安排录取。
三、高考改革有关省市的录取规则和程序以省招办规定为准。
四、江苏省报考我校普通类本科专业考生,学业水平测试两1 ]选
测科目的成绩等第须达到CC;报考艺术类本科和高职(专科)专业
考生的成绩等第要求按本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规定。
五、在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 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
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养老服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时尚传播(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产品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艺术与科技(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秘书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网络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汽车服务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宝石及材料工艺学(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德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工商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传播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新闻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金融工程(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报考后,录取结果通常在填报志愿后的一段时间内公布。根据历年的情况,具体时间如下:
1. 提前批次:预计在7月上旬就可以查询到录取结果。提前批次是高考志愿中最早进行的一批,因此录取结果也会相对较早出来。
2. 本科批:预计在填报志愿后25天左右可以查到录取结果。本科批通常在提前批次之后进行。
3. 专科批次:专科批次的录取结果通常会在填报后的5-7天或10天左右公布,具体取决于所在省份的录取规则。
需要注意的是,各个省之间公布时间有差异,具体还是以当地招生办出的公告为准。此外,每年招生期间,有些骗子可能会利用家长和考生对录取信息不了解的空子,因此考生不要轻易将自己的身份证号、准考证号等信息泄露给别人,所有考生均可通过官方渠道查询自己的录取状态。
上海建桥学院(Shanghai Jian Qiao University)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培养面向生产、技术、服务和管理一线的创新型、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营利性全日制民办高校。学校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全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全国高校后勤事业发展先进单位,上海市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上海市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示范校、上海党建工作特色高校、上海市促进就业先进集体、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标杆培育校、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平安示范单位,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学校于2013年9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9年1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学校还获批设立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中心。
上海建桥学院整体搬迁至临港新校区
学校筹建于1999年,2000年6月正式登记设立,2001年4月,学校获批为“民办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同年被列为上海市11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之一。2005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同意在“上海建桥职业技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上海建桥学院”,学校成为本科层次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06年9月,首批本科生报到入学;2010年7月,学校获批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秋,学校由浦东康桥整体搬迁至浦东临港。2017年5月学校入选“上海市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并于2020年9月顺利通过验收。2021年4月,学校办学属性选择为营利性后,全称为“上海建桥学院有限责任公司”。
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15个,上海市一流本科培育项目1个,上海市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5个,上海市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市级精品课程12门、市级优质在线课程3门、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3门、市一流本科课程31门、市级重点课程13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1门,市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7个,市重点教改项目16项,近年获得市级教学成果奖8项。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3.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6.5万平方米。截至2025年3月,学校全日制在校生23957人,其中普通本科生21628人;设有15个二级学院,共有50个专业,其中本科专业40个,涵盖经、管、文、工、理、艺术、教育学7个学科门类。学校基本建成了一支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123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36.96%。
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2.67亿元,教学用计算机7634台,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座位总数21049;学校建有10个二级实验中心,各类实验室187个。图书馆座位数达到3077座,馆藏纸质图书180万册,电子书刊215万册,各类在用中外文数据库38种。
学校是上海市首批自主招生改革试点单位、首批上海市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试点单位、首批上海市高校创业指导站、首批上海市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第十批上海市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批浦东新区高技能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产教融合示范基地,学校还是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研修基地(现为上海市民办高校辅导员发展中心)。学校获批教育部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9项,学校创新创业学院是上海市首批市级创新创业学院,学校机电学院的数控实训基地为国家级示范性数控实训基地。
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内部治理权责配置规范,建立了董事会、校行政、校党委、监事会和教代会“五位一体”的治理体系,党组织负责政治把关、董事会依法决策、学校行政领导班子照章执行和师生员工民主监督,学校党委班子与学校决策层、管理层“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学校的校训是:感恩、回报、爱心、责任;质量方针是: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依法治校,严格管理;办学理念是:民营模式、公益性质、人本观念、文化管理;办学使命是:为学生建成才之桥,为教师建立业之桥,为社会建育人之桥。
学校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制定了毕业生胜任力(八项核心素养),是学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具体体现。学校坚持广泛的校企合作和深度的产教融合办学模式,做出“向产教融合型大学转型”的重大决策,着力构建以“一体两翼三融四境”为主要内容的产教融合模式,实现“入学即入职、毕业即就业、上岗即上手、发展可持续”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积极寻求与行业、企业紧密对接的共同发展理念,实现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和多方共赢目标,学校先后与中兴通讯、迪士尼、海昌集团、豫园集团、东华美钻、科大讯飞、上海电气、永达汽车、临港集团、东方卫视等百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
学校坚持依托校际合作办学模式,借助兄弟院校优质教育资源,在双向互动的交流合作中,助力人才培养与增强学校发展实力。学校先后与东华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签署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开展联合培养专业硕士研究生合作,在合作中提升专业学科和师资队伍水平。学校加入由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20所沪上本科高校共同参与的上海市西南片高校联合办学,参与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在校生就读期间可共享跨校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热心公益慈善事业,迄今已在全国各地捐建40余所希望小学,资助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300多名贫困生累计达1000多万元;此外,学校还多次冠名或赞助中国围棋、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国际跳棋等智力运动比赛以及全国大学生击剑比赛、全国大学生摔跤比赛等体育赛事。
学校自创办以来,累计向社会输送近7.4万名合格毕业生,学校的就业率多年来均保持上海市高校前列,毕业生留沪就业占比高,雇主满意度高位稳定。
新时代、新征程,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长三角、上海和浦东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临港新片区,推进“产·教·城”融合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深化综合改革为动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瞄准“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一流民办大学”发展目标,用产教融合型大学的鲜明特色充实应用技术大学的鲜亮底色,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内涵发展之路,奋力谱写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更新时间:202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