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程学院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沈阳工程学院录取规则:
⒈调档比例:在高考成绩达到同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的考生中,学院调档比例为本校招生计划的120%以内。
⒉身体健康状况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⒊院校志愿录取办法:
考生报考院校志愿选择志愿清方式,即优先录取第一志愿考生 。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不足计划招生数时:在同批录取学校控制分数线以上,按考生志愿顺序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当第一志愿上线考生数多于计划招生数时:不再调阅第二志愿及其他志愿考生档案。录取二志愿及其他志愿考生无分数级差。
⒋对加分降分要求投档考生处理:执行各省有关规定。
⒌进档考生专业安排办法:
采用投档单库中投档成绩为基准成绩,基准成绩相同时,理科专业数学成绩高者优先,文科专业外语成绩高者优先。考生专业志愿选择专业级差方式,即专业间分数级差为1、2志愿5分,2、3志愿3分,3、4志愿2分。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时,如果考生服从专业调剂同时又有未录满专业,将由学院调剂到相应未录满专业。高考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又不服从调剂的,作退档处理。
新生入学三个月内,学校将组织进行全面审查,资格审查不合格者,将根据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⒍报考我院的考生可通过我院校园网查询本人的录取结果。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储能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制造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网络空间安全(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器人工程(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保险学(本科) | 经济学 | 金融学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能源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电气类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能源动力类 |
物联网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农业电气化(本科) | 工学 | 农业工程类 |
数字媒体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软件工程(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自动化类 |
通信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 | 工学 | 核工程类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物业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工业工程(本科) | 管理学 | 工业工程类 |
工程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沈阳工程学院录取结果一般在投档后3-10个工作日可查询,具体时间因批次审核进度、退档处理等因素有所差异。
影响录取结果查询时间的核心因素
1. 高校审核流程耗时
投档后,院校需审核考生成绩、专业要求、体检信息等档案材料,常规审核需3-5个工作日,但遇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调剂或退档争议等情况,审核周期可能延长至10天。
2. 批次类型差异
提前批:因涉及特殊招生类型(如艺术类、军校等),审核流程更复杂,通常需5-7天。
普通批次:多数院校在3-5天完成审核。
征集志愿批次:因需汇总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名单,结果更新可能延迟1-2天。
3. 退档及调剂处理
考生若未服从专业调剂或被退档,需等待退档流程结束后重新进入征集志愿流程,此阶段可能额外增加1-3天等待时间。
沈水之阳,水秀山清。巍巍学府,明德致知。沈阳工程学院是辽宁省内唯一一所以能源电力为主干学科的省属本科高校,是辽宁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共建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首批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辽宁省能源电力产业校企联盟理事长单位,毕业生初次去向落实率连续八年位列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名列前茅。
学校溯源于1947年创建的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和1952年创建的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
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创立的第一所以培养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东北青年为宗旨的专门学校。首任校长蒋南翔,是我国青年运动的著名领导者,后任清华大学校长、党委书记,高等教育部部长。历经传承演变,1958年,学校更名为辽宁省团校。被誉为东北地区“青年干部成长的摇篮”。
东北电业管理局技工学校是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第一所电力技工学校。1985年,国家教委批准升格为大专。1992年,更名为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国务院原总理李鹏曾为学校题词,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称赞学校是“专科中的小清华”。学校在1989年被誉为“高校之光”,时任党委书记章心荣参加全国高校党建工作座谈会,受到江泽民、李鹏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获评全国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7次参加全国高校党建会议。钳工技师李栋山被评为全国电业先进生产者、全国先进生产者,先后两次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回眸过去,筚路蓝缕,栉风沐雨,砥砺前行。1953年,300余名首批学生参建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的“一五”计划156项重点工程之一的“506”工程。1976年,600余名师生参加清河电厂211工程。学校是中国第一台200兆瓦和600兆瓦火电机组仿真机诞生地。
两脉合流再上层次 “红专实”育专业英才
2003年,两校合并组建本科院校为沈阳工程学院,揭开学校改革发展的崭新一页。学校作为全国唯一一所新增本科院校出席第十二次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
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辉山脚下,蒲河南岸。拥有主校区和科技园区,占地面积8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
学校厚积薄发,蓄力前行,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着力培养红心向党、技术报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积极践行绿色低碳理念的又红又专又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被国家电网认定为6所电力本科院校之一。《电机学》获评国家精品课,2部教材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2名教师获全国优秀教师。2011年,被确定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获评国家级、省级荣誉7项,“榜样领航青春——大学生优秀事迹”被教育部思政司专题收录。
学校立足专业优势开展特色科研。2014年,国内首个太阳能房在我校落成。辽宁省燃烧工程技术中心升级为国家电站燃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国家级、省级实验室等9个,研发的1000MW机组湿法脱硫仿真机国内领先,研发的STO晶体质量国际领先。辽宁太阳能研究应用有限公司研发中心被确定为博士后工作站,编制的《太阳能光伏技术规程》填补了国内空白。
应用转型续谱新篇 三业育人屡结硕果
2017年,获批辽宁省首批转型发展示范高校,并相继获批省首批创新创业学院、首批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及各类荣誉等18项。学校构建就业育人、行业育人、企业育人的“三业育人”体系,着力培养能源电力行业卓越工程师。
学校把人才培养作为中心工作,凝练“电、碳、辽”学科特色,构建了以工为主,工、管、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开设33个本科专业,其中3个专业为省内唯一,9个专业省内布点少于5家,在校生12000余人。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拥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3个国家级专业建设点,98个国家级、省市级科研平台和重点培育学科等,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近五年,承担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111项,14项获本科教学成果奖。学生在创新创业等赛事中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400余项。
学校现有教职工974人,其中专任教师716人,高级职称占比49.3%,博士硕士占比86.5%。拥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获评全国教学名师等各类人才称号120余人。
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认定的139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累计孵化科技企业200余家,转化专利技术50余项,促成40余项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获批省清洁燃烧与储能技术中试基地、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大学科技园体制机制创新研究基地。
学校坚定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之路。与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中航沈飞股份有限公司、东方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共建定制班,与143家央、国企和民营企业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获批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和产教融合创新中心首批建设试点单位。聘任7位资深企业专家担任二级学院企业兼职副院长,34位企业高级工程师担任学校企业(行业)兼职教学督导。
学校聚力打造战略科研力量。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25项,省级项目817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多年在省属高校名列前茅。学生团队作为东北唯一入围团队,在“2018中国国际太阳能十项全能竞赛”中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2个国内外知名学校代表队同台竞技,获2个单项第一。
学校坚持“贯彻双碳战略,立足电力行业,深耕能源领域,扎根辽沈大地,服务东北振兴,助力强国建设”的办学定位,为国家培养10余万名能源电力领域应用型人才。毕业生被国家电网录取人数位居全国第5名、辽宁省第1名。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高校缔结友好合作关系。
七十七年风雨兼程,七十七年踔厉奋发,七十七年春华秋实。沈阳工程学院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守正创新抓党建,红心向党育英才,技术报国助振兴,教育强国创一流”的光荣传统,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辽宁全面振兴、服务能源电力行业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己任,坚持走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办学之路,凝心聚力,赓续前行,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