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瑞丁大学合作举办的信息科学硕士学位项目,是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旨在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信息科学专业人才。该项目的毕业条件综合了两校的学术要求,学生需满足课程学习、科研实践、论文撰写及答辩等多方面条件方可获得学位。以下从培养方案、学分要求、论文标准、语言能力等维度详细说明毕业条件。
根据北京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公示的联合培养方案,学生需完成总计60学分的课程学习,包括核心课、选修课及实践环节。其中:
1. 核心课程(30学分):涵盖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分布式系统等方向,由两校教授联合授课。学生需通过所有核心课考核,单科成绩不低于70分(百分制)。
2. 选修课程(20学分):学生可根据研究方向选择跨学科课程,如瑞丁大学提供的“量子计算导论”或北理工的“智能信息处理前沿”。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教学,需完成小组项目或课程论文。
3. 实践环节(10学分):包括企业实习(至少6周)或实验室科研项目。学生需提交实践报告并通过双导师评审,重点考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是毕业的核心条件,需体现独立科研能力和创新性:
1. 开题报告:学生需在第二学期末完成开题答辩,提交不少于5000字的研究计划,明确研究背景、方法及预期成果。开题需获中英双方导师共同认可。
2. 论文标准:
学术创新性:研究内容需在信息科学领域具有理论或应用价值,如提出新算法、优化现有系统等。
格式规范:遵循瑞丁大学论文模板(参照IEEE格式),正文不少于3万字,英文撰写,查重率低于15%。
实证要求:若涉及实验研究,需提供完整数据集及可复现的代码;理论类研究需有严格的数学推导或仿真验证。
3. 双盲评审与答辩:论文需通过两校各1名专家的匿名评审,修改后方可参加答辩。答辩委员会由4人组成(中英各2人),全程英文进行,重点考察学术贡献与表达能力。
1. 英语水平:非英语母语学生需在毕业前提供雅思6.5(单项不低于6.0)或同等成绩(如托福92分)。已通过合作项目英语测试者可豁免。
2. 学术诚信:所有作业和论文需遵守学术规范,抄袭、数据造假等行为将直接导致学位取消。两校共享学术不端检测系统(Turnitin)。
3. 跨文化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会议或联合工作坊,相关经历可计入实践学分。
满足所有条件后,学生将同时获得:
英国瑞丁大学颁发的Master of Science in Information Science(与本校学位完全一致);
北京理工大学颁发的信息科学硕士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注明“中外合作办学”)。
未达到要求者可在规定年限内补修课程或重修论文,最长延毕期限为2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25年最新政策,学生需在核心期刊或国际会议发表至少1篇论文(北理工认定期刊列表B类以上),或完成一项具有专利潜力的技术成果。
该项目毕业生在就业市场具备显著竞争力。往届生中,约35%进入跨国科技企业(如华为、IBM),20%攻读博士学位(多获牛津、帝国理工等名校录取),其余多就职于国内头部互联网公司或科研机构。双学位在国际人才引进计划、北上广深落户政策中均被认定为“国际高水平大学学历”。
总结而言,该项目毕业条件严格但路径清晰,学生需平衡课程学习、科研创新与实践应用。建议提前规划研究方向,充分利用两校实验室资源(如北理工的“大数据系统实验室”与瑞丁大学的“智能计算中心”),并在导师指导下稳步推进论文工作。
更多“2025北京理工大学与英国瑞丁大学信息科学硕士毕业条件”及其他院校资料电脑端可点击左侧蓝图“咨询”和手机端客户在右下方可直接在线“立即咨询”老师或电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