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录取规则: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能感知工程(本科) | 工学 | 仪器类 |
虚拟现实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数据计算及应用(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数字经济(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学类 |
人工智能(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智能建造(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涂料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工艺美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环境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广播电视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生物制药(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酒店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商务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舞蹈编导(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美术学(本科) | 艺术学 | 美术学类 |
音乐表演(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音乐学(本科) | 艺术学 | 音乐与舞蹈学类 |
动画(本科)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类 |
生物工程(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 | 工学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制药工程(本科) | 工学 | 化工与制药类 |
建筑学(本科) | 工学 | 建筑类 |
土木工程(本科) | 工学 | 土木类 |
药物制剂(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艺术学 | 设计学类 |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 | 工学 | 电子信息类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 工学 | 计算机类 |
机械电子工程(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 | 工学 | 机械类 |
金属材料工程(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文物与博物馆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历史学(本科) | 历史学 | 历史学类 |
材料化学(本科) | 工学 | 材料类 |
生物科学(本科) | 理学 | 生物科学类 |
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应用化学(本科) | 理学 | 化学类 |
物理学(本科) | 理学 | 物理学类 |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 理学 | 数学类 |
英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日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法语(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翻译(本科) | 文学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电子商务(本科) | 管理学 | 电子商务类 |
人力资源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旅游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旅游管理类 |
财务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物流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
工程造价(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汉语言文学(本科)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广告学(本科) | 文学 | 新闻传播学类 |
体育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体育学类 |
教育技术学(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学前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小学教育(本科) | 教育学 | 教育学类 |
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法学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 |
社会工作(本科) | 法学 | 社会学类 |
法学(本科) | 法学 | 法学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 经济学 | 经济与贸易类 |
会计学(本科) | 管理学 | 工商管理类 |
管理科学(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 | 管理学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高考志愿填报后,录取结果一般在半个月到一个月内陆续公布,具体时间因省份、批次和院校而异。考生可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官网、院校招生网等渠道查询,提前批最早可在7月上旬得知结果,而专科批次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以下从时间节点、查询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说明。
各批次录取结果公布时间
1. 本科提前批(7月上旬至中旬)
本科提前批包含军事、公安、艺术类等特殊类型院校,录取进度较快。
2. 本科批(7月中旬至下旬)
普通本科批录取时间相对较长,一般需要20-25天。考生可在7月下旬通过省考试院官网查看结果。
3. 专科批次(7月下旬至8月中旬)
专科批次因报考人数较多,流程简化,部分省份可在5-7天内出结果,但偏远地区可能延迟至8月中旬。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位于共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省南昌市,学校是教育部重点建设的培养职业教育师资的公办多科性本科院校、全国最早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老八所”之一、全国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重点建设基地、江西省唯一一所以职教师资培养为特色的本科高校,是江西省公费师范生培养高校。主要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其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2006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是江西省“十四五”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重点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以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主体,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组成。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办学起始于1952年;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的前身为1977年创建的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分院,1984年更名为南昌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升格为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4年南昌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更名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14年划归省管高校。
办学条件 主要有红角洲校区和枫林校区,占地面积2159.18亩,校舍建筑面积70.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5.5亿余元,纸质图书近300万册。
育人成效 在校生规模2.6万余人,其中本科生2.4万余人、研究生2700余人。近五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类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300余项。连续10年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原名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共获7金18银45铜。其中,2022年国赛获得2金3银9铜,金奖数位列全国师范类院校第一名;2023年国赛再次获得2金5银6铜,金奖数连续两年全国师范类院校并列第一:2024年再次赢得2枚金奖、2枚银奖和7枚铜奖的辉煌战绩。连续12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成绩蝉联全省高校第一。近3年在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中共获特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银奖1项,铜奖5项,实现了“挑战杯”黑科技专项国家级赛上零的突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22年发布的《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中,我校位列239位。
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875人,专任教师1496人,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5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等省部级以上优秀人才240余人次。
学科专业 现有60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14个普教师范专业、11个职教师范专业。拥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是全国同类院校中学科门类最为齐全、研究生培养规模最大的高校之一。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7个,省级特色及品牌专业18个。化学和材料科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设计学在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行榜中进入前50%。
科学研究 现建有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311工程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软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文化艺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省科协智库研究基地1个、省科普教育基地1个、省科研创新团队3个;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1个,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近五年来,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28项;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奖项50项;获批发明专利168项。
国际合作 学校坚持开放办学,积极与国(境)外开展合作与交流,是江西省政府奖学金和孔子学院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具有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资格。与全球5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了合作办学、学分互认、教师互访、学生互换、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合作与交流项目。与摩洛哥阿卜杜·马立克·阿萨德大学合作开办了海外孔子学院。随着学校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吸引了来自俄罗斯、孟加拉、摩洛哥、马达加斯加、津巴布韦、加纳等国家的学生来我校留学。
职教特色 先后被江西省政府、江西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西省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中心、江西省教师资格面试直属考点管理办公室。承担了国家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培训、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双师”素质提高培训、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岗位培训等项目,截至目前,培训基地共举办各种层次、类型的职教师资培训160余期,培训职教师资近2万人次。1985年设立职业教育研究所。1985年创刊《职教论坛》,连续入编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9年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作“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典型经验交流;2022年,获批国家级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2023年,获职业教育国家级奖项——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中国教育报》整版报道学校办学特色。
红色文化 2009年,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了八一精神研究中心,推出全国第一部八一精神学术专著,获批全国第一项研究建军精神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30余篇。全国首家开发“南昌起义与八一精神”等校本课程,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教材建设奖(基础教育类)一等奖。2022年以来,先后成立中国共产党建军精神研究院和江西首个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国防教育研究院,承办全国高校党史教育研讨会、全国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成立仪式暨第四届江西高校大学生红色文化论坛等重要学术会议,强化全国“信息化赋能红色文化资源传播”项目研究引领作用,整合高校、军队、研究机构、红军后代授课团等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研究共同体,推动江西红色资源培根铸魂走在全国前列。
发展愿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始终秉持“明德精业”的校训精神,坚持政治建校、学术立校、人才强校、依法治校、文化润校,坚持教师教育第一职责,坚持职教师资培养办学特色,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实现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突破,朝着全面建成全国一流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全面开启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征程的办学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