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本科提前批B段征集志愿招生计划显示,缺额共计120人,大部分为公费师范生,华中师范大学缺额7人,专业为特殊教育、学前教育、历史学;西南大学缺额5人,专业为学前教育;陕西师范大学缺额6人,专业为学前教育。
省级公费师范生:四川师范大学缺额1人,专业为小学教育,定向到凉山州盐源县任教;西华师范大学缺额2人,专业为心理学,定向到眉山市仁寿县和内江市资中县任教;成都师范学院缺额2人,专业为学前教育,定向到巴中市巴州区和广安市岳池县任教。
其他专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黑龙江大学、四川外国语大学等学校的小语种专业也需要征集。
精准获取信息,打牢填报基础
第一时间查缺额计划
征集志愿的核心是“补录未完成计划的院校和专业”,需在省教育考试院官网(如四川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等权威渠道,及时下载缺额名单,明确哪些院校、专业有剩余名额,以及具体的选科要求、分数限制、特殊条件(如公费师范生的定向就业、外语语种要求等)。
注意:缺额信息时效性极强,通常仅开放1-2天填报,务必紧盯发布时间。
分析缺额原因,规避“陷阱”
部分院校专业缺额可能是因“条件苛刻”(如定向偏远地区、高收费、身体限制等),需结合自身情况判断:
若能接受定向就业(如公费师范生、农村订单医学生),可重点考虑;
对高收费专业(如中外合作办学),需确认家庭经济能否承担;
冷门专业若与自身职业规划冲突,谨慎选择(避免入学后后悔)。
科学定位自身分数,合理匹配院校
参考“位次”而非“分数”
征集志愿的录取分数线往往波动较大,但院校的“录取位次区间”相对稳定。对比自己的高考位次与该院校近3年(尤其是上一年)正常录取的位次,若位次接近或高于,录取概率较高。
例:某院校去年正常录取位次为10000名,你的位次是9500名,可优先考虑。
“冲稳保”策略灵活调整
冲:选择缺额较多、往年录取位次略高于自身的院校(如缺额20人以上,竞争压力可能分散);
稳:重点填报与自身位次匹配的院校(缺额数适中,10人左右);
保:选择往年录取位次低于自身、或因特殊条件(如定向、高收费)导致缺额的院校,确保“有学上”。
注意:征集志愿通常可填多个院校(如四川可填6个),按“冲-稳-保”顺序排列,增加录取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