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职业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苏州市职业大学录取规则:
五、录取规则
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坚持以文化考试为主,德智体美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1.承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政策给予考生的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主管部门提供的投档成绩提档。
2.对英语专业招生语种要求:英语,其它专业不作要求。
3.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按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入学和就业体检项目维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学和就业权利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12号)和《省教育考试院关于做好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的通知》(苏教考招〔2019〕50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4.对普通类、艺术类考生采取文理科分开录取的省份,学校采用划定两条录取线的录取方式,即对文、理科分别设定计划及划定录取分数线。
5.学校对江苏普通类考生学业水平测试科目等级要求:选测科目:CC及以上(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不作要求);必测科目5合格及以上或者4C及以上、技术科目合格。
6.对江苏省普通类进档考生按“等级级差”的方法进行排序,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择优录取,专业安排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文科类、理科类考生如总分相同,按语文、数学两门科目分数与附加题分数之和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则文科类考生再依次按语文(不含附加分)、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理科类考生再依次按数学(不含附加分)、语文、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如仍相同,再按其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排序,并依次录取。所有专业志愿都未能被录取的,有服从志愿者,将由学校根据分数调剂录取到相应专业;无服从志愿者,作退档处理。
7.对江苏省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二项必须合格;交流与合作、学习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要求C级及以上,后三项单项达到A级且前三项均为合格的,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取。
8.除江苏省外,其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类考生的录取办法执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具体要求。对进档考生按投档成绩从高到低录取,专业的安排采取分数优先的办法确定。对于进档的同分考生,文史类考生依次比较语文、数学、外语成绩,理工类考生依次比较数学、语文、外语成绩。
9.艺术、体育类考生使用各省统考成绩录取。江苏省美术类依据全省专业统考成绩,在专业分和文化分均达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后,按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如投档成绩相同,则按专业分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录取。江苏省音乐类依据全省专业统考成绩,在专业分和文化分均达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后,按专业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如投档成绩相同,则按文化分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录取。江苏省体育类在专业分和文化分均达省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后,按文化分与专业分之和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如投档成绩相同,则按专业分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录取。外省按照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对不同科类的具体要求和录取原则执行。如投档成绩相同,则按文化分排序,如仍相同,则再依次按语文、数学、外语分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依次录取。
10.特殊情况经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科) | 交通运输 | 道路运输类 |
智能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集成电路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集成电路类 |
跨境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现代通信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通信类 |
电梯工程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电设备类 |
金融服务与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金融类 |
大数据与审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食品类 |
网络新闻与传播(专科) | 新闻传播 | 新闻出版类 |
雕刻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工艺美术品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室内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智能控制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科) | 轻工纺织 | 纺织服装类 |
工业机器人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动漫制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汽车制造类 |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法律事务(专科) | 公安与司法 | 法律实务类 |
表演艺术(专科) | 文化艺术 | 表演艺术类 |
学前教育(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教育类 |
现代文秘(专科) | 公共管理与服务 | 文秘类 |
商务日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商务英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应用德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应用英语(专科) | 教育与体育 | 语言类 |
人力资源管理(专科) | 公共管理与服务 | 公共管理类 |
会展策划与管理(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旅游管理(专科) | 旅游 | 旅游类 |
现代物流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物流类 |
电子商务(专科) | 财经商贸 | 电子商务类 |
市场营销(专科) | 财经商贸 | 工商管理类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科) | 财经商贸 | 经济贸易类 |
大数据与会计(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科) | 财经商贸 | 财务会计类 |
智能产品开发与应用(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应用电子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电子信息类 |
软件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大数据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工业互联网技术(专科) | 电子信息 | 计算机类 |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自动化类 |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数控技术(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科) | 装备制造 | 机械设计制造类 |
环境艺术设计(专科) | 文化艺术 | 艺术设计类 |
生物制药技术(专科) | 食品药品与粮食 | 药品与医疗器械类 |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集中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具体时间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本科批通常在7月中下旬公布,考生可通过省级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时间规律
高考录取结果公布遵循分批次原则。全国各省份录取批次可分为提前批(含强基计划、专项计划等)、本科批(包含普通本科批、特殊类型招生)、专科批,时间跨度为7月上旬至8月中旬:
提前批录取结果:通常在高考成绩公布后10-15天陆续公布,包含军事类、艺术类、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
本科普通批:多数省份集中在7月15日-30日开放查询,重点大学录取结果多在中旬后段公布;
专科批录取结果:一般于8月1日-20日发布,部分省份可能延迟至8月底。
苏州市职业大学是1981年由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属公办高职院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11年的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和1912年的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学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勤、勇、忠、信”校训,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努力成就教师、成就学生。学校坚持质量为先,坚定精准发展,推动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协同创新、融合共赢。
学校设有12个学院(部),涵盖电子与信息、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等专业大类51个招生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生1.5万余名。专任教师860名,其中正高职称64名,副高以上职称366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比86.74%。现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87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1人,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名匠)名校长培养对象1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1名,国家级技术能手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人,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20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55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级优秀教学科研团队10个。
学校以培养面向产业高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己任,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重点和社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人才培养特色。现有教育部重点专业和教改试点专业3个,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A类项目1个,省高水平骨干专业3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9个。主持建成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获批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门、“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典型案例1个。现有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6门。获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三等奖11项,省级一等奖41项,技能竞赛成绩居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学校大力拓展校地校企合作,建有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践教学场所319个,其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1个,省级实训基地5个;与地方政府开展人才培养、技术服务、文化研究等合作,与上海华夏经济发展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苏州人工智能研究院、同济人工智能苏州研究院、江苏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等大院大所合作10个项目;联合复旦大学和长电科技牵头成立“全国先进半导体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牵头组建“苏州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产教联合体;牵头成立苏州市现代装备制造、现代光电、人工智能、机械行业智能机器人4个职业教育集团,与苏州领军企业和行业组织共建企业(行业、产业)学院29个,挂牌校外实训基地361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过程校地合作、产教融合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学校坚持将科技创新与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紧密结合,坚持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社会服务协同推进。现有国家级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1个、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研究基地)7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服务平台)8个。近五年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1项;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2项,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3项;授权发明专利147项,实用新型专利589项。
学校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有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大运河(江苏段)文旅融合研究协同创新基地、石湖智库等研究院所,在多个领域为地方经济建设、政府决策和行业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并承担课题研究,为吴地文化传承保护、丝绸工艺传承与创新、苏州古城墙恢复重建、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产业经济发展等作出了重要贡献。石湖智库通过“中国社会组织评估等级”4A级评定,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名单,荣获2023年度CTTI智库建设最佳案例和优秀成果奖,是唯一一所高职院校智库入选。
学校持续打造质量水平更优、社会贡献更大、群众认可度更高的高等继续教育。建设国家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江苏省高校银龄学习中心、苏州市社会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等,社会专项专题类培训对象年均超过30000人次。聚焦服务全民终身学习,创建“智学苏州”智慧教育公平服务平台、苏州市民学习地图和数字乡村服务资源池,近五年老年教育、社区教育项目惠及600余万市民,全民学习型各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向市民开展终身学习覆盖率超过90%,先后获评教育部社区教育“能者为师”特色课程和“智慧助老”优质工作案例,入选教育部2023年学习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建设名单。
学校主动融入国家教育对外开放和江苏经济国际化战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走出去”提供人才支持。现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3个,中澳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会计专业项目是江苏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工程。入选江苏外国留学生优才计划、江苏德国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十四五”江苏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专业等省级品牌项目。成立中巴经济走廊文化交流中心、东南亚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南非亨通智能制造学院、马来西亚工业机器人学院、霍姆斯格兰学院苏州发展中心,当选职业教育国际化协同发展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获批江苏省教育厅郑和学院项目,开展中外职业教育交流。在江苏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中获评A等次,办学案例多次入选《江苏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校企共育海外技能人才做法在国内多所院校推广应用。开展意大利威尼斯、刚果布黑角等友城项目,助力中外友城友谊。
学校入选教育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校、工信部工业互联网产业人才培养基地,荣获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江苏省文明单位、首批江苏省文明校园、首批江苏省依法治校示范校、首批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模范教工之家、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江苏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先进集体、江苏省智慧校园示范校、江苏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涉外办学先进单位、江苏教育新闻宣传工作优秀单位、江苏省社会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连续获评中国高等职业院校教学资源50强、中国职业院校智慧校园50强,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管理30强、中国高校产教融合50强、服务贡献卓越高等职业学校50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