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录取规则主要由分数优先、专业志愿优先两种核心模式构成,配合批次划分和调剂政策实现有序录取。因此,各校都会在招生简章中明确公布其自身的录取规则。下面是河北医科大学录取规则:
八、录取原则
1.学校严格执行教育部和各省(市、自治区)的相关规定,坚持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程序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录取对象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的考生。
3.河北医科大学按各省级招办提供的投档成绩(含加分)提档。按照教育部要求,学校根据在各省(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数和生源情况,与省级招办协商确定调档比例。
4.进档考生各专业按照“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进行录取,不设专业志愿级差。各生源省各专业按投档成绩(含加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投档成绩(含加分)相同时,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如单科成绩均相同,则全部录取。如专业志愿无法满足,服从专业调剂者,将由学校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不服从调剂者,作退档处理。
5.高考录取有特殊规定的省(市、自治区)单独要求如下:
江苏省:采用“先分数后等级”的排序方式,各专业间按照“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录取。该省选测科目为物理,学业水平测试成绩需达到江苏省规定的相应学历层次填报志愿的最低等级要求。进档考生如投档成绩(含加分)相同,依次比对物理、另一选测科目等级成绩;如投档成绩(含加分)、学业水平测试等级均相同,依次比对语文(不含附加分)、数学(不含附加分)、外语单科成绩;如单科成绩均相同,则全部录取。
内蒙古自治区: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
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海南省: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当地公布为准。进档考生按专业组分别进行专业录取,录取原则同第4条,如专业志愿无法满足,且服从专业调剂者,由学校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将其调剂到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但专业调剂录取只能在考生所投档的专业组内进行。
浙江省、山东省: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以当地公布为准。各专业按照“分数优先”的录取规则进行排序录取,投档成绩(含加分)相同时,按语文、数学、外语单科成绩依次排序;如单科成绩均相同,则全部录取。当考生成绩无法满足所填报的专业志愿时,不进行专业调剂,做退档处理。
6.学校执行国家规定的加分政策,原则上同意各省级招办加分和降分政策,按各省级招办实际投档分数实施录取工作。
7.定向就业招生计划若在调档分数线上不能完成的,在调档线下20分以内、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补充投档,择优录取;若仍完不成定向就业招生计划,则就地转为非定向计划执行。
8.招生体检标准:遵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公布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号)的有关规定执行,作如下补充,请考生谨慎报考:①患有《指导意见》第一部分中列出的六类疾病者,不予录取。②色盲、色弱者,不予录取。③患有《指导意见》第三部分第一、二、三条所列疾病者,不宜就读法医学专业。④患有下列疾病者,不宜就读医学类专业:任何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者;一眼失明另一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400度者;两耳听力均在3米以内,或一耳听力在5米另一耳全聋者;斜视、嗅觉迟钝、口吃者。
9.学生在校期间外语教学语种仅为英语,无英语口试,请非英语语种考生谨慎报考。护理学本科专业、助产学本科专业、护理专科专业身高要求:女生1.55米以上、男生1.60米以上;法医学专业身高要求:由于该专业就业的特殊性(参考各省公安、司法机关公招条件中有关性别及身高的要求),建议女生低于1.60米,男生低于1.70米的考生谨慎填报;口腔医学专业:不招收左利(即左撇子)的考生。
10.为维护招生工作的严肃性和信誉,坚决杜绝冒名顶替和其他舞弊考生入学。新生报到后,学校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进行资格审查和入学体检,合格者予以注册正式学籍,不合格者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入学资格。
具体专业 | 专业大类 | 专业小类 |
智能医学工程(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 | 管理学 | 公共管理类 |
儿科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助产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医学检验技术(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卫生检验与检疫(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本科)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医学影像技术(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药物化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药物分析(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生物制药(本科) | 工学 | 生物工程类 |
临床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法医学(本科) | 医学 | 法医学类 |
药物制剂(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中药学(本科) | 医学 | 中药学类 |
药学(本科) | 医学 | 药学类 |
护理学(本科) | 医学 | 护理学类 |
中西医临床医学(本科) | 医学 | 中西医结合类 |
口腔医学(本科) | 医学 | 口腔医学类 |
精神医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眼视光医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康复治疗学(本科) | 医学 | 医学技术类 |
麻醉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医学影像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临床医学(本科) | 医学 | 临床医学类 |
妇幼保健医学(本科)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预防医学(本科) | 医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 |
基础医学(本科) | 医学 | 基础医学类 |
从高考成绩公布到最终录取结果出炉,通常需要15天至1个月不等,完整录取周期可能持续40天左右。具体时长因省份、录取批次而异,考生需结合本省招生办公布的时间表主动查询。
一、各省录取时间差异较大
不同省份的高考录取日程由当地教育考试院独立安排,因此全国没有统一的时间标准。
二、不同批次的录取时长不同
高考录取按批次进行,各批次的时间跨度差异显著:
本科提前批:涉及军校、公费师范生等特殊类型招生,通常最早启动且耗时最短。
本科批:普通本科批次因考生数量多、审核流程复杂,耗时较长。
高职(专科)批:通常在本科录取结束后进行,周期较短。
河北医科大学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
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9日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发《普通教育暂行办法通令》,北洋医学堂改为北洋医学校。1912年10月22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又颁发《专门学校令》“十六”号令,据此1913年(民国二年)9月北洋医学校更名为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生。
1915年学校迁至保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46年1月复校招生。1949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1958年学校由保定迁至石家庄。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为河北医科大学。
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2016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签署共建河北医科大学协议。“十三五”期间,学校制定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发展目标 。
学校秉承“崇德、敬业、谨严、创新”的优良校风,历经129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2005年学校提出了“明德博学 行方智圆”的校训。2015年学校确立了“学生为本 教师为先”的办学理念。
目前,学校有两个校区、五所直属附属医院,下设19个二级学院,28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15个专业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9787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6309人,留学生418人。
学校建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生物学、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7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个,学位授权学科已经覆盖了生物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学校具备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完整医学教育体系 。
学校系统共有教职工17000余人(含直属附属医院),其中正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180人,副高职专业技术人员1813人,博士生导师363人,硕士生导师2450人。在这支队伍中有一批学识渊博、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教授,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4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长江学者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入选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46人,国家督学1人,全国模范(优秀)教师5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燕赵学者3人,河北省高端人才9人,省管优秀专家4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3人,河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9人,河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人,河北省“百人计划”入选2人,“三三三人才工程”一层次入选14人,河北省模范(优秀)教师27人。
学校建有5所直属附属医院,分别为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和口腔医院,其中4所为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1所为三级专科医院,编制床位9252张。根据学校各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学校共建设有52所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承担学校各本科专业实习、实训的教学任务。
学校不仅是河北省的医学教育、医疗救治中心,也是河北省的医学研究中心。设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法医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中西医结合基础),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16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1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河北省重点学科12个。截至目前,我校已建成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4个,省新型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河北省发改委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河北省学科重点实验室35个,省级中医药研究室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4个,省级国际合作研究平台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6个,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3个。学校获评2021-2025年“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获批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获评2021年度河北省公民科学素质教育示范单位。此外,学校还承办编辑出版了国家级及省级学术刊物8种。
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已成为河北省对外文化、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先后与日本、韩国、美国、比利时、俄罗斯、爱尔兰、英国等12个国家的33所医学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协作关系,聘请了百余名外国专家担任学校的名誉职务,有留学生418人在校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