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位于山东省枣庄市,枣庄学院有2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设施完善,是学习生活的好地方。枣庄学院新生具体去哪个校区报到,主要取决于其所在学院的教学安排和校区分布,具体安排由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发布。希望每位枣庄学院的新生都能在这里度过充实而美好的大学时光。
1、薛城校区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民生南路1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6个、购物中心11个、健身场馆1间、医疗机构1所、公交站9个。最近的公交站为马官庄,距离约613m,最近的火车站为枣庄火车站,距离约2.4km。
2、市中校区
地址: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北安路1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15个、酒店6家、购物中心13个、医疗机构2所、旅游景点2处、公交站9个。最近的公交站为郭村,距离约661m,最近的火车站为枣庄东站,距离约4.2km。
学术氛围浓厚:薛城校区内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资源丰富多样:市中校区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实验设备和活动场所,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学院 | 专业 |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本科)、网络与新媒体(本科)、网络新闻与传播(专科) |
健康管理学院 | 健康服务与管理(本科)、行政管理(本科)、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专科) |
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 | 世界语(本科)、日语(本科)、英语(本科)、商务英语(专科)、旅游英语(专科)、英语教育(专科) |
数学与统计学院 | 应用统计学(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金融工程(本科)、金融数学(本科) |
机电工程学院 | 工业设计(本科)、智能装备与系统(本科)、机器人工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机电一体化(专科) |
光电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通信工程(本科)、小学科学教育(专科)、应用电子技术(专科) |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 | 化学(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应用化学(本科)、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化工安全技术(专科)、应用化工技术(专科) |
生命科学学院 | 智慧农业(本科)、植物科学与技术(本科)、生物信息学(本科)、生物技术(本科)、生物科学(本科) |
食品科学与制药工程学院 | 制药工程(本科)、生物制药(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 |
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 | 地理信息科学(本科)、地理科学(本科)、旅游管理(本科)、酒店管理(本科)、旅游管理(专科) |
体育学院 | 体育教育(本科)、舞蹈表演(体育舞蹈方向)(本科)、体育教育(专科) |
音乐与舞蹈学院 | 舞蹈学(本科)、舞蹈表演(校企合作)(本科)、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本科)、音乐学(本科)、音乐教育(专科) |
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 书法学(本科)、产品设计(日用产品设计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方向)(本科)、环境设计(室内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本科)、美术学(国画方向、油画方向)(本科)、视觉传达设计(平面与文字图形设计方向、品牌与包装设计方向)(本科)、美术教育(专科)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市场营销(本科)、市场营销(网络商务与物流外包)(本科)、经济统计学(本科)、财务管理(本科)、财务管理(智能财务方向)(本科)、大数据与会计(专科)、市场营销(专科) |
心理与教育科学学院 | 学前教育(本科)、小学教育(本科)、心理学(本科)、学前教育(专科) |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本科)、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物联网工程(本科)、网络安全(本科)、网络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 |
传媒学院 | 动画(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数字影视制作)(本科)、数字媒体艺术(本科) |
城市与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本科)、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本科)、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本科)、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科) |
初等教育学院 |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专科)、学前教育(专科)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历史学(本科)、思想政治教育(本科) |
枣庄学院是山东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前身为1971年建立的枣庄市教师培训学校,1984年经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枣庄师范专科学校,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枣庄学院,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梓坤教授、姚建铨教授任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教授任校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兼爱、尚贤、博物、戴行”的校训精神,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工程化”的办学定位,聚焦立德树人,锐意改革创新,立足本科教育,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留学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