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广西民族大学有3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设施完善,是学习生活的好地方。广西民族大学新生具体去哪个校区报到,主要取决于其所在学院的教学安排和校区分布,具体安排由学校招生办公室统一发布。希望每位广西民族大学的新生都能在这里度过充实而美好的大学时光。
1、相思湖校区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东路188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54个、酒店14家、购物中心72个、健身场馆27间、医疗机构49所、旅游景点10处、公交站24个。最近的公交站为广西民族大学东门,距离约328m,最近的地铁站为民族大学,距离约717m,最近的火车站为南宁东站,距离约18.3km。
2、思源湖校区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西乡塘区大学西路158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餐饮场所46个、酒店10家、购物中心59个、健身场馆8间、医疗机构21所、旅游景点2处、公交站10个。最近的公交站为民族大学西校区,距离约351m,最近的地铁站为南职院,距离约576m。
3、武鸣校区
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道1号
周边环境:附件3km内分布着购物中心2个、公交站4个。最近的公交站为广西民族大学武鸣校区,距离约61m。
学术氛围浓厚:武鸣校区内汇聚了众多优秀的学者和学生,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有利于学生学术素养的提升和科研能力的培养。
资源丰富多样:思源湖校区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实验设备和活动场所,能够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和生活需求。
学院 | 专业 |
---|---|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本科)、政治学与行政学(本科)、行政管理(本科) |
经济学院&商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数字经济(本科)、税收学(本科)、经济学(本科)、金融学(本科) |
中国—东盟法学院/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 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本科) |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历史学(本科)、民族学(本科)、社会学(本科) |
教育科学学院 | 应用心理学(本科)、教育学(本科) |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 体育教育(本科)、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运动训练(本科) |
文学院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本科) |
外国语学院 | 法语(本科)、翻译(本科)、英语(本科) |
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 | 印度尼西亚语(本科)、柬埔寨语(本科)、泰语(本科)、缅甸语(本科)、老挝语(本科)、越南语(本科)、马来语(本科) |
数学科学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本科)、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数理基础科学(本科)、物理学(本科) |
化学化工学院 | 中药制药(本科)、制药工程(本科)、化学(本科)、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应用化学(本科) |
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 | 海洋科学(本科)、生物工程(本科)、生物技术(本科) |
人工智能学院 | 人工智能(本科)、人工智能(中澳学分互认联合培养项目)(本科)、信息安全(本科)、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网络工程(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软件工程(本科) |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 物联网工程(本科)、电子信息工程(本科)、自动化(本科)、通信工程(本科) |
管理学院 | 会计学(本科)、工商管理(本科)、市场营销(本科)、文化产业管理(本科)、旅游管理(本科)、档案学(本科)、物流管理(本科)、电子商务(本科) |
艺术学院 | 环境设计(本科)、美术学(本科)、舞蹈学(本科)、视觉传达设计(本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科)、音乐学(本科)、音乐表演(本科) |
传媒学院 | 传播学(本科)、广播电视编导(本科)、播音与主持艺术(本科)、新闻学(本科) |
建筑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本科)、工程管理(本科)、建筑学(本科) |
材料与环境学院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智能制造工程(本科)、环境工程(本科)、金属材料工程(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本科) |
国际教育学院 | 会计学(中英项目)(本科)、国际商务(本科)、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
广西民族大学地处广西首府南宁,是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创建于1952年3月,前身是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 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 年6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学校占地面积3600亩,现有相思湖、思源湖和武鸣三个校区,校园环境优美静谧,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人文氛围深厚浓郁,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6.3亿元,图书馆纸质文献总量300万余册(含期刊合订本),电子图书580万余册,电子期刊360万余册。现有教职工26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68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70余人。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广西八桂学者等国家级、省部级人才百余人次。现建制22个本科教学学院,全日制在校生4.3万余人。在历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中斩获3金11银32铜,学校连续七年获评广西赛区“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