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东楼翻译和原文

文/风飘过
专题:

许浑大约在公元849年(唐宣宗大中三年)担任监察御史时,创作了《咸阳城东楼》。彼时,大唐王朝已步入风雨飘摇之秋。一个傍晚,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眺望四周风景,即兴赋诗,留下此作。

《咸阳城东楼》原文

登上高城,愁绪万里萦绕,芦苇杨柳丛生,宛如汀洲之景。

溪边云雾初起,夕阳沉落楼阁,山雨将至,风满楼间。

黄昏时分,鸟儿栖息于秦苑绿芜,秋蝉在汉宫黄叶间鸣唱。

行人休要询问往昔之事,唯有渭水,依旧东流不息。

《咸阳城东楼》翻译

高楼之上,万里乡愁涌上心头,眼前芦苇杨柳,犹如江南沙洲。

溪云渐渐升起,夕阳已沉阁后,山雨欲来,风声满楼飒飒。

秦汉宫苑,荒凉一片,鸟儿落入绿草丛中,秋蝉在黄叶间鸣叫。

过往行人,莫问昔日往事,唯有渭水,昼夜不停东流。

《咸阳城东楼》注释

咸阳:秦之都城,与唐新都长安隔河相望,今属陕西。

蒹葭:指芦苇类水草。汀洲:水边平展的沙洲。

“溪云”句:作者自注,此地南临磻溪,西对慈福寺阁。

“鸟下”二句:夕阳斜照,飞鸟归巢于秦苑绿草,秋蝉在汉宫黄叶中啼鸣。

当年:亦作“前朝”。

“故国东来渭水流”:亦有版本作“渭水寒声昼夜流”,“声”亦有作“光”。

《咸阳城东楼》赏析

诗之首联,紧扣题意,融情于景,以一“愁”字,奠定全诗情感基调。颔联描绘远景,不仅呈现自然之景,更隐喻唐王朝之危机,成千古名句。颈联虚实结合,将诗人之愁,由“万里”延伸至“千古”。尾联则流露出诗人之相思忧愁与感古伤今之悲凉。

作者简介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寓居润州(今江苏镇江)。为武后朝宰相许圉师六世孙。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曾任当涂、太平县令,因病免职。大中年间,入朝任监察御史,后因病乞归,复出后任润州司马。历任虞部员外郎,转睦、郢二州刺史。晚年归隐润州丁卯桥村舍,自编诗集,名曰《丁卯集》。其诗多为近体,尤善五七律,句法圆熟工稳,声调平仄自成一格,人称“丁卯体”。诗作多涉“水”,故有“许浑千首湿”之说。

小编推荐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猜你喜欢

四川中外合作的大学有哪些 学费多少钱一年

25-07-26

广东高考冲刺培训机构哪些好 比较出名的高考复读班

25-07-26

2+2国际本科北京有哪些学校 哪个大学好

25-07-26

2+2国际本科上海有哪些学校 适合哪些学生报考

25-07-26

云南高三补习复读机构哪里好 2025口碑排名学校推荐

25-07-26

广东中外合办的大学有哪些 学费一年多少钱

25-07-26

安徽高三补习复读机构哪里好 2025口碑排名学校推荐

25-07-26

复旦大学国际本科班怎么样 有哪些专业

25-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