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狼这一比喻,用来形容那些恩将仇报、忘恩负义之人。它源自《中山狼》这部杂剧,全名为《东郭先生误救中山狼》。后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用“中山狼”一词来描绘贾家二小姐迎春的命运,“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
中山狼的典故如下
在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简子在中山地区进行狩猎,他追逐一只狼,意图将其猎杀。
狼在逃亡过程中,遇到了东郭先生。狼向东郭先生哀求:“先生,能否让我躲进你的口袋里,以逃避这场劫难?我若能躲过此劫,定会报答你的恩情。”东郭先生相信了狼的话,让它躲进了自己的口袋,从而帮助狼逃脱了追杀。
然而,中山狼脱险后,却恩将仇报,企图吞噬救它一命的东郭先生。东郭先生惊恐万分,幸得一位手持杖藜的老人出现,用计将狼骗入书囊之中,最终将其杀死。
这个故事不仅批判了忘恩负义的行为,还巧妙地讽刺和揭露了社会中忠奸不分、善恶不辨、黑白颠倒的现象。同时,它也告诫人们:狼的本性难移,对待它们绝不能心慈手软,不能被其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而应该坚决地将其消灭。
6.波多黎各大学马亚圭斯分校认可度怎么样 相当于国内什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