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期间,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加入了协约国。一战的主战场虽然在欧洲,但中国也积极参与了这场全球性的冲突。中国政府在1917年8月14日宣布对德宣战,虽然中国并没有直接向欧洲派出作战部队,而是以工代兵,派遣了大批劳工前往欧洲战场,为协约国解决了兵源不足的问题。
一战中国是否参加了,当时,协约国(英、法、俄)为了壮大自己的阵营,力求使中国参加对德战争。
一战自1914年打响开始,经历了同盟国的进攻及双方僵持阶段,1917年开始,向着有利于协约国的方向转化。
1917年2月,为了对英国进行封锁,德国宣布了“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在事先不发出警告的情况下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
但是这一举动,相当于阻断了美国发“战争财”的路子,于是随即与德国断交并于1917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
而当时的北洋政府,也在美国的邀请之下,于3月14日宣布和德国断交。3月16日起,警察进入天津、汉口的德国租界内,降下德国的国旗,并占领租界内相关的管理机构、领事馆及兵营等,将租界管辖收回。
8月14日,对德、奥宣战。随后,德国在秦皇岛和塘沽等地的兵营被收回,并解除了上海德国商船的无线电设备和航行工具,所有在中国的德国驻军也被缴械并集中看管。此后,北洋政府以“以工代战”的形式加入协约国阵营,派遣十余万老公奔赴欧洲战场。
一战中中国参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外部因素的推动:
协约国的拉拢:一战打到后期,英法德等早期参战国的人力、物力资源消耗殆尽,迫切需要从其他国家输入物资和劳力。所以英法支持中国加入己方以提供援助。比如,当时协约国希望中国能提供大量的劳动力,以补充其在战争中劳动力的短缺。
美日的立场与影响:美国想通过 “帮助” 中国来扮演国际上维护公平的角色,以提高战后自己的国际地位,因此也出面要求中国参加;
日本想趁机扩大自己的在华势力,比如借中国参战向中国提供贷款,同时日本也希望通过中国参战,在战后谋取德国在中国的山东等地的利益。美国在私下和日本沟通,表明只要日本支持中国参加一战,日本可以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最终日本同意中国参战。
内部因素的考量:
部分国人对一战参战结果的预期:一部分中国人认为,在战争后期德奥等国必输,此时加入英法成为战胜国的一员,在战后会议上就可以要求英法收回部分不平等条约,还可能获得其他一些利益。并且英法美等国为让中国参战,已对中国作出了一些不具体的承诺,这让一些人看到了参战可能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