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表面约70%被水覆盖,地球表面的水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水资源是发展国民经济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
地球有71%的表面被水覆盖,但其中的97%是海洋,海水含盐量过高,不能被陆生生物利用。剩下3%的淡水面中又有2%以上集中在地球南北极,其余不足1%的淡水,主要分布在江河、湖泊、地下、大气以及生物体内。可见,水资源并不丰富。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也就是说地球上有3.6亿平方公里是被水覆盖的,而仅有1.5亿平方公里是陆地。
水圈包括海洋、江河、湖泊、沼泽、冰川和地下水等,它是一个连续但不很规则的圈层。从离地球数万公里的高空看地球,可以看到地球大气圈中水汽形成的白云和覆盖地球大部分的蓝色海洋,它使地球成为一颗"蓝色的行星"。
地球水圈总质量为1.66×10^24g,约为地球总质量的1\\3600,其中海洋水质量约为陆地(包括河流、湖泊和表层岩石孔隙和土壤中)水的35倍。如果整个地球没有固体部分的起伏,那么全球将被深达2600米的水层所均匀覆盖。大气圈和水圈相结合,组成地表的流体系统。
地球上的水主要来自自源和外源两种学说。自源说认为地球形成时,地下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水,在合适的条件下被释放出来,形成了原始的海洋。外源说则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彗星、陨石和太阳风。
自源说的具体内容
自源说认为,地球形成初期,地下岩浆中含有丰富的水。在地球形成后的最初几亿年里,由于地壳较薄,加上小天体不断轰击地球表面,地幔里的熔融岩浆易于上涌喷出,释放出大量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上升到空中并形成云层,产生降雨。经过长时间的降雨,在地壳的低洼处积水,形成了最原始的海洋。
外源说的具体内容
外源说认为,地球上的水来自外太空的彗星、陨石和太阳风。彗星和陨石携带一定的水分,撞击地球时将这些水分带到了地球上。太阳风中的氢核、碳核、氧核等原子核与地球大气中的电子结合,形成水分子,再通过化学反应变成液态水。
地球上的水来源复杂,既有自源也有外源。学术界对水的来源存在多种学说,目前没有定论。
7.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邮电大学 录取最低分是多少(2025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