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高考状元喜欢的学校都是一些相对有名气或者在排名榜中比较靠前的,简单来说就是父母常念叨的985和211大学。除此之外,还有一种学校也是比较受关注,就是符合当下时代趋势的特色大学,在某一个专业或者行业里面是佼佼者。
高考分数出来后,这两天很多考生都在社交媒体上咨询大家填报志愿的建议。而在五花八门的填报需求中,是否接受出省读大学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条件。有的人迫不及待地想离开家乡去个新城市享受自由,也有人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而犯嘀咕。
但你会发现,来自浙江、广东等沿海一些省份的考生,明确提出拒绝出省读书的比例,要显著高于其他地区。
而在这个问题上,不少考生父母的“不要出省读大学”的观念有过之而无不及。
2021 年,有网友总结的“浙式孝道”在网络走红,其中第一条就是:在浙江大学读书。即使考不上浙大,那也要读个省内大学。
对于这类带有戏说成分的网络段子,一位去年刚送孩子去北京读大学的浙江宁波家长表示,出省读书说不孝是夸张了,但孩子出远门读书,做父母的担忧会增多是真的,也叮嘱了毕业后要回来工作。
省内高校分数也因此水涨船高。对部分考生而言,去外地读书成为无奈的选择,因为哪怕想填报一所本地不算差的大学,录取分数线也非常之卷。
在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之前,很多高考“状元”的第一选择也并非清华、北大,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和南京大学等学校也都录取了不少高考第一名。
但“211 工程”和“985 工程”开始实施后,最早入选名单的清北,用拨款迅速和复旦、南开大学等高校拉开了差距,成为了无数学子的“梦中情校”。
所以近期社交媒体上流传的一份恢复高考以来上海历年高考“状元”去向的统计中,我们会看到 1999 年之前,复旦几乎“垄断”了所有“状元”,但这之后就极少有选择复旦的。而复旦目前离“状元”最近的一次,是 2014 年。当年理科第一名吴矅辰原本的志愿就是复旦,但半路杀出了香港大学。吴矅辰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港大招生老师再三邀请的诚意打动了他,也希望自己有更多的发展机会。此外,港大当时还会给予优秀考生 70 万港币的奖学金。
2005 年开始,香港高校逐步被纳入内地统一招生计划,并以高额奖学金、与内地差异化的办学体制等为长处,与清北角逐各地“状元”。从 2007 年到 2016 年,仅上海一地,香港大学就从清北手中抢走了 12 名“状元”。
但随着 2017 年“双一流”建设的启动,清华、北大的学术资源、科研水平再次得到提升,再次成为高考高分学子最愿意前去的学府。而两所大学的自我介绍里,也很清晰地记录了这几次建设计划对自身的影响:
清华大学通过实施“211 工程”“985 工程”,开展“双一流”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
近年来,在“211 工程”和“985 工程”的支持下,北京大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从全国顶尖学府,到地方知名高校,“985”“211”“双一流”的名单,正像高考一样发挥着决定各地最优秀人才流动的方向。而离家太远、文化差异等因素带来的限制,可能也将伴随着全国名校格局的观念进一步一致,而日渐减少。
浙江大学
根据近两年的大学排名情况来看,外界对浙江大学的认可度也是相当高的,19年和20年分别取得了第四和第三的好名字。该所学校的前身是“求是书院”,已有着120多年的历史了,开设了有7大学科部门,同时这些学科排名在世界100位以前,同时它有着众多的国家级的科研室和实验室,是国家第一批大学生文化素质培育基地。除了强大的学校实力,它坐落于江浙地区,学校环境来说也是超一流的。
复旦大学
和浙大一样,复旦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大学,坐落于上海,一个竞争和机会并存的一流城市。在课程设置上也是比较多样化的,大类来看一共有11个,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求学需求。学校的师资力量也是相当雄厚的,教学科研的人数超过了有3000多人,其中还有接近50人是中国学院院士。该校还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和国外很多机构以及其他学校之间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一年有8000多的学生可以进行对外的交流和学习,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很不错的体验了。
4.高考多少分能上北京邮电大学 录取最低分是多少(2025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