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公”“考编”正在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关键词。国家公务员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仅“国考”的报名人数就超过了290万,创下了历史新高。而岗位录取人数为3.96万,平均竞争比为66∶1。在奋力“上岸”的过程中,除了主流的“国考”“省考”,“县城编制”也成为年轻人的新赛道。为了一份稳定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来到异地县城。
今年年初,连续考编制8次后,26岁的牛奶终于“上岸”了。
牛奶是山西人,被录取的岗位,工作地点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下属的一座小县城,距离牛奶的老家400多公里,月薪是4000元。
2022年,牛奶毕业于一所普通本科院校,学的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和很多同学一样,毕业以后,她的第一选择就是考取编制。为了“卷上岸”,“国考”“省考”乃至家乡本地的编制岗位,她都尝试过,但都没能成功。考异地县城、乡镇的编制,成为她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一年半的时间里,牛奶每隔一两个月就要参加一次考试。“毕竟是脱产备考,压力很大。我感觉自己只有前三四个月在认真学习,后面基本上学不进去了。考场经常在外地,每次出门也都要花不少钱。”牛奶说。
因此,好不容易考上异地县城的编制后,牛奶感觉如释重负,她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决定远赴他乡工作。正式上岗的前一周,牛奶的爸爸开车把她送到了工作的县城,帮她租了房子,简单地安顿好。当地的房租很便宜,一年只要6500元。
在考编越来越“卷”的情况下,曾经大多是由本地人“消化”的县城编制,正在成为外地考生的竞争目标。在互联网上,关于“异地县城编制”的分享有很多,很多人因为一份编制踏入陌生的县城,但又在一种“一眼望到头”的生活面前犹豫不决。
考编考试科目和内容因岗位和地区而异。一般来说,考编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
笔试科目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公共基础知识》,涉及政治、经济、法律等多方面内容。
《职业能力测验》或《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类似于智力测验,包括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和资料分析等内容。
《综合应用能力》,根据不同招录岗位要求,测试应试人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教师考编,还包括《教育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知识》,前者涉及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后者则根据报考的学科而定。
面试则大多采取结构化面试,测试应试人员的岗位适应、综合分析、沟通协调等能力素质。对于教师考编,面试还包括试讲、专业技能测试等环节。
此外,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岗位还可能加试专业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