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地貌怎么形成的 有哪些原因

文/小书虫

喀斯特(Karst)一词来自于斯洛文尼亚伊斯特拉半岛的喀斯特高原(延伸到意大利东北部,但绝大部分位于斯洛文尼亚境内),当地称其为Kras,意为岩石裸露的地方。这也直接点出了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因

喀斯特地貌发育与地下水位关系密切,而后者又随当地河面或海平面而变化,因此河面或海平面即是喀斯特地貌的侵蚀基面,从另一种意义上说可溶性岩石的底板则是地下喀斯特的基面。喀斯特地貌的演化模式在侵蚀循环学说的影响下,从早期格朗德(A.Grund)、雅库斯(L.Jakucs)和威廉姆斯(P.W.Williams)的模式,基本为定性3-4阶段模式。

如地壳上升后长期稳定,石灰岩致密、层厚且产状平缓,将首先发育石芽、溶沟、漏斗和落水洞,继而形成独立洞穴系统,地下水位高低不一。随后独立溶洞逐渐合并为统一系统,地下水位亦趋一致。地下水位之上出现干溶洞、地下水位附近发育地下河,地面成为缺水的蜂窝状。再后地面蚀低,浅溶洞与地下河因崩塌而露出地表,地下河陆续转变为地面河,破碎的地面出现溶蚀洼地与峰林。最后,喀斯特盆地不断蚀低、扩大,地面广布蚀余堆积物,形态接近准平原,但仍然残存孤峰。

上述过程只是一种理想过程,仅见于广西宾阳县黎塘镇和贵港市一带。喀斯特发育过程的实际情况则是地壳运动与气候变化经常对喀斯特地貌发育发生干扰,以致中纬度地区大量保留多种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形态,云贵高原新生代热带峰林在高原上升后成为一种遗迹。而现代喀斯特地貌,已经改向与其亚热带气候相适应的喀斯特丘陵发展 。

什么是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其形成与地下水溶蚀和塌陷作用密切相关。

喀斯特地貌是指在地壳上升的过程中,石灰岩在地下水和地表水的作用下,经过长期的溶蚀和塌陷而形成的各种奇特的地貌景观。它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地区,如中国的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喀斯特地貌的特点是奇峰突起、奇洞广布、奇石林立、溶洞幽深、石芽千姿百态、地下河纵横交错。这些地貌景观的形成与石灰岩的特性和地下水的作用密切相关。

小编推荐

1.2025广西358分能上的大学有哪些 可以报考院校名单

2.新疆艺术学院开设哪些艺术类专业 什么专业前景好

3.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文秘(书记官)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4.2025陕西501分能上的大学有哪些 可以报考院校名单

5.大连海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6.2025陕西435分能上的大学有哪些 可以报考院校名单

7.2025新疆324分能上的大学有哪些 可以报考院校名单

8.河北体育学院运动人体科学专业怎么样 录取分数线多少

一键复制全文保存为WORD

猜你喜欢

高三地理30分怎么补 提分技巧有哪些

25-01-02

高三地理怎么提高成绩 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

24-12-09

福建11月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半期地理试题及答案

24-11-21

高中地理是越学越难吗 有哪些学习技巧

24-11-21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总结 有哪些答题策略

24-11-21

中国陆地面积世界第几 哪个省份面积最大

24-10-29

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是哪个 排名前十的省份有哪些

24-10-29

中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有哪些好处

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