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某自媒体对我的个人访谈全文:
邢可
2005年省高考状元
BG
2005-2010年本科:清华大学建筑学
工作
2010-2018年:建筑师-分别供职过国有设计院和私营设计公司
2018-2020年:设计公司合伙人-某私营设计公司
2017-至今:清培一注创始人兼CEO
嘉宾简介
邢可,2005年某省高考状元,资深建筑师,知乎大V(江湖人称开阿),在建筑业内从业十年后,创办了清培一注(专攻一级注册建筑师考试培训)。最近他的一篇坦言自己后悔学建筑的文章很火热,详情可见:省高考状元坦言:后悔选择清华建筑系
你会劝退别人学建筑吗?
现在建筑行业比较一般,副业靠谱吗?
建筑加班多,是一直都是这样么?
后悔学建筑了,为什么不转行?
……
开总在采访中给出了详细回答,希望能给你我再带来一点不一样的启发。
个人方面
▎您给学生上课的时候会不会劝退?比如劝一些“没有建筑天赋”“家境普通但需要挣钱”的人去别的行业?
邢可:我一般不会劝退,这两个问题也不是劝退的理由。
第一个,不管怎么样,转行是要付出巨大代价的。而报名我的一注班的学员,能够参加考试,至少都有多年的学习经验,两三年甚至是十几年工作经验,这些都是考试报名的硬性要求。既然本身已经在行业待了这么久,再去劝退或者转行,机会成本已经非常高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
有些学员本身在行业做的就非常成功,只是想通过考证完成自己的愿望,比如去年深圳线下班的时候,我还见到一位59岁的学员在坚持考一注,这样的行业大佬,根本就不需要我去劝退。其他一些工作时间没这么长的学员,就算是出于工作需要来考证,也是早就打算好要在建筑行业继续干下去的,这种也轮不到我去劝退。
第二个,“没有XX天赋”或者说“家境普通但需要挣钱”,这两个困境在所有行业里都存在,并不是只在建筑行业特有。如果我把他劝退了,我也不能保证他去其它行业就有天赋,他就能在其他行业挣到钱了,这种本质的问题不会因为换个行业就解决。
虽然说建筑学是比较辛苦,近几年来性价也比确实不太高,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并不是最坏的选择。跟我年纪差不多或者说比我年纪小的这一代人,确实没有赶上房地产发展的好时代,没赶上历史的进程。但是,有句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建筑行业也没有黄昏到完全不能容纳我们这些人的程度。
第三个,劝退是要发自内心的。从我的文章里面,大家应该看到的是,不要盲目为了挣钱选专业,要始终去追寻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所以劝退也要本人想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想做什么。如果明明在建筑行业工作得好好的,听说建筑不行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立马从一个坑里跳出来,去另一个坑里躺着,也是另一种走极端,我不太支持。
第四个,如果非要说劝退的理由,除非一个学员在建筑行业工作时间很短,而且他在别的行业有比较大的优势或者是有天赋,那我可能会劝他转行,否则我不会轻易劝别人转行。
▎您身边的人(指30岁+)对于这几年建筑业环境不好是怎么看待的呢?会去做副业什么的来增加收入吗?
邢可:建筑行业环境确实比较辛苦,我和身边的人都会经常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大家都会不满,会抱怨,会崩溃。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的事呢。有一颗想要改变的心是好事,但真要去转行,还需要魄力。本来好好工作可能是要死不活,转行不顺利的话,说不定直接就死了。
比起年轻人,30岁+的人各方面都压力比较大,做决定还是要慎重,但凡还有一口饭吃,可能还是会在建筑行业内苟下去。
我觉得对工作,对生活,有抱怨,有不满意都是很正常的,想要改变就去行动,行动之前先自己想清楚,不是能光听别人说怎么样,不要打毫无准备的仗,别人的意见合不合适要自己判断。我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也只是我一个人思考,我在寻找什么适合我,我该怎么办。大家也可以考虑像我一样对自己做一个深入的剖析和反思之后,再做决定。
副业当然大家都还是想试试,但是要看怎么定义了,如果指接私活的话,那还是一个普遍现象,因为这也属于建筑职内工作。但如果是完全跨行的,就比较少了。
现实是残酷的,人进入30+岁后,家庭会分担占据很大的精力,没有过多的时间和想法去做除【家庭】和【本职工作】以外的事。从我个人角度,如果对副业有建议的话,我觉得还是要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一件事上,才是效率最大化的方法。
副业可以有,但是不宜太多,而且最好是能在某一个方向深耕,不要搞了一堆副业,全部都浅尝辄止,哪个都拿不出手,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副业,也不会太有前途的。比如下班去当滴滴司机这种,干个几十年,也仅仅是个副业而已,不会给自己带来太大的提升。
还有就是副业和主业之间,不能平衡的话,还需要有一个取舍,两边都分配得比较平均,可能最后会两边都不讨好。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我的副业从2015年就开始了,最初是在做各种免费的知识分享,然后我在这个领域上深耕了2年才开始试水做培训,培训这个副业我从2017年做到2020年才变成全职。
从收入上看,副业从2015年开到2018年基本上都是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如果没有主业工作的话,我可能也坚持不下来。就算是刚开始做培训的前几年,副业的收入也完全比不上我的主业——小型设计公司合伙人。
看到这,我相信大家也心里有数了,副业如果要认真起来,并不会比主业轻松。就算是单纯想增加收入去做副业,也没有那么容易,所有微小的成绩,都可能需要坚持一段比较长时间的投入,需要不计后果的付出,最后也有可能不成功,需要三思而后行吧。
▎您说您对收入以外的状态感到满意,但很多同学在意的是建筑业加班严重,导致时薪很低,是因为您毕业时还在建筑的黄金期(2010年左右),所以加班情况比较少么?
邢可:对做建筑的人来说,加班是绕不开的必经之路,我也是一样从加班过来的。从2010-2020这10年的工作,我一直在加班,并没有说十年前的工作环境就会比现在好很多。
由于我个人的性格是那种,做事就一定要做好的完美主义者,当年我加班也加的非常狠,只是当时还年轻,一心想要把事情做好,并没有考虑太多时薪低的问题,以至于我后来跟学金融和计算机同学对比,才有了当头一棒的感觉。我当时肯定是对这个状态不满意的,才会有后悔,现在心态也差不多调整过来了,对收入以外基本满意,也学会了自己想办法寻找工资以外的成就感。
所以对状态满不满意,主要还是个心态问题。建筑这个工作吧,说实话,应该是比上严重不足,比下稍微有余的那种,除了金融/互联网这些新贵,基本上其他大部分专业的应届生,刚毕业的工资都不会很高。
建筑业据我所知,也肯定不是最低的。往长远了看,建筑行业的薪水上涨,主要还是要靠工作年限和工作时长的积累,虽然我刚毕业那会是建筑的黄金期,但薪水其实还是比不工作五六年后。
我觉得对所有行业都一样,客观上能真正开始比较工资应该是在工作3-5年后吧,这时候已经对行业有足够的了解,有能力独挡一面,这时再去对比会更有意义,自己也更容易理解。
▎您完全有实力自学转行,知道金融互联网同学的薪资产生落差感后,为什么没有转行?
邢可:首先,可能相对于我的学习能力来说,转行是可行的。但是从感情的角度来讲,转行并没有那么容易,更何况还是在我本职工作其实干得还不错情况下。
当时,包括我在学校的学习时间+工作时间,我已经在建筑设计行业耕耘10多年了,这十多年是我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也是我的感情投入。
如果我只是想挣钱的话,当然是越早转行越好,啥挣钱就去哪。但是我对建筑其实还是有感情的,我会后悔,也是因为还有感情,建筑虐我千百遍,又确实是我的初恋(第一个专业)。如果是真的讨厌建筑,我一句话也不会多说,直接就调头走掉了。
其次,就是转行也需要慎重,我需要时间来想清楚自己想做什么,适合做什么。当年是班主任出于挣钱的角度让我选择了建筑专业,算是误打误撞;那么再转行的话,我希望经过深思熟虑来找到确实适合自己的方向,不能再只是为了工资就去挤热门专业,否则又是重新走一遍老路。
再次,跳槽穷半年,转行穷三年。我也有设计院的朋友转行后发现赚不到钱,最后又回到设计院工作的。所以虽然大家口头上都在说转行转行,实际上真正转行的人也没有号称的那么多,转行的代价是非常大的,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转行成功,这些转行代价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
最后,我还算是喜欢建筑设计工作的,虽然收入上和金融计算机比有落差,但是我对除了收入以外的状态也是基本满意的。
▎最近您的这篇「后悔选择清华建筑系」的文章在各平台都很火,而您本身现在在做一注培训,有没有考虑过“后悔”这个词对于想报您一注课的考生会造成困惑呢?
邢可:首先,我有过后悔选择建筑专业,这只是我对建筑专业和个人特质的匹配度,进行了一个反思的结果。这不能说明建筑不好,或者说清华不好,也不能说明我干不好建筑。正好相反,我反思的结果是,我在建筑行业的15年,走的是大多数建筑师的常规道路,工作8年我已经做到了小型设计公司的合伙人,这是我努力工作的成果,也是我对建筑专业认同感的侧面体现。
在这条路上,我也跟大家一样坚持下来,并取得了一些微不足道的成就,即使到了现在,我仍然在寻找一个建筑和我个人的平衡点,并没有想过去一个完全无关的行业。我还在干建筑,并且会一直干下去。
其次,我说过的后悔选择建筑专业,也是阶段性的,并不代表我一直这样,也不代表我在建筑行业没有开心的时候。刚毕业的那几年,我在设计院已经很努力工作了,并且自认为工作完成的质量也很高。
但是有几次和朋友的聚餐,遇到了北大学金融的朋友、以及清华计算机学院的朋友,问了一下他们的收入,我本来以为应该是差不多的水平,实际上呢,差得特别多,这件事,让我的心理上产生了一种强烈的落差感。
抛开其它的因素不谈,我也是可以选择去北大学金融,或者选择在清华学计算机的,对我来说就是“本来可以,但是没有”。这种感觉会让我心理不平衡,并产生一定程度的后悔。
我也明白,这种后悔并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建筑的错,是不同赛道带来的差异。而且这些落差主要源自于我和金融、计算机同学收入上的强烈对比,但实际上,这个对比并没有包含建筑带给我的快乐,看着自己的作品从图纸到最终落地,有些成就感是工资不能够完全体现的。
最后,正是因为我对建筑的坚持,我个人细致爱思考的特质,以及我在行业里面摸爬滚打多年积累的经验,我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建筑师,并进而成为一个能把复杂问题讲清楚,帮助更多建筑师的一注培训老师。无论是从专业水平,还是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考试能力上,我都是最适合做一注培训这个工作的人。
找到这个方向,对我个人来说,综合能力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是好事;对行业来说,由我这样的人来普及建筑学基础知识,避免误导,也算是好事;对学员来说,选择我的课,可以更清晰的学到知识,少走弯路更快通过考试,每年节约大量的复习时间和精力,早日考过可以少个牵挂更加投入工作,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这篇文章的大火会不会让人误会我的课,我并没有想这么多。因为我只是如实地去分享我这些年的经历和想法,相信认真读完的人,也可以从里面得到一些启发,能有帮助就好,大家可以各取所需。
行业方面
▎一级注册建筑师这个证有什么作用呢?
邢可:从最实际的出发,当然是可以增加收入。单说挂靠费的话,市面上的价格在一年10-15万左右(有波动)。但是现在国家要求一注证的挂靠单位和交社保单位是同一家,对有稳定工作的人,也不太方便挂靠出去。
如果把证放在自己单位,会给一定的补贴。在大设计院工作一般不缺一注证,可能补贴不会很多;要是在小设计院,数额一般还是比较可观的,重点是小院缺人,很可能带来职位和地位上的提升,这些实在的好处比挂靠费多多了。
从长远发展来看,一注证以后可能会是建筑业的准入门槛。现在的情况也是,没有一注证,就没有资格给自己做的项目盖章,还得挂别人的签名和章,个人的职业上升空间会受到限制。
从个人角度来讲,建筑师都一般都还是有一注情怀的,能早点考过,可以了却一桩心事。把 “一级注册建筑师”写在名片上,以后出门谈项目腰板更硬,说话都有底气了。
▎那未来的趋势,一注这种以前「高端」的证书会不会变得「平民化」,类似于行业许可证一样?
邢可:就目前来看,一注的全国通过率还不算很高。虽然每年看起来通过人数都会比去年多不少,但总体的通过率其实还是不到两位数,举个例子,每年方案的通过率,仍然在10%以内。
从长远来看,2023年一注会实施9门改6门的改革,到时候一注只需要考6门,整体上的难度可能会比现在略有降低,也有可能持平,这个需要看新大纲的具体执行情况。如果难度降低的话确实会有更多的建筑师拥有注册证。
那么,未来随着市场上的注册证书越来越多,一注可能会变成行业许可证的性质,就是你要干建筑设计你就必须要有这个证。从这个角度来说,现在反而更需要抓紧把一注证考下来了,如果等到那时还没有注册证的建筑师,可能会在行业里面寸步难行。
▎随着智能化发展,是不是从业人员会大部分被淘汰,建筑师的薪资会进一步降低?
同时,为什么智能化在建筑业似乎发展比较缓慢(与其他行业对比)?这也给还在行业内,想通过跨专业技术改变自身现状的人,带来一定犹豫。
邢可:我不认为AI可以代替建筑师,好的建筑师永远是稀缺的。
建筑师的不可替代性是非常强的,根据我现在的观察,智能化还做不到代替建筑师的程度。建筑并不只是冷冰冰的计算,它有美学和人文的内核在里面,好的建筑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建筑这个职业本身范围也是非常宽泛的,就算抛开设计相关,至少还包括了软件、结构、机电、法律、财务、税务、人事等方面,是一个需要跟各行各业的各种人打交道的职业, 相比之下AI与人相处的能力还是太弱。
至于为什么智能化似乎在建筑业内发展比较缓慢(小编此时举了BIM的例子),其实其他行业也没有什么颠覆性的变更。BIM没有大面积推广,也是因为它还不够好用,对施工方有提升效率,但没有对建筑师的设计工作有太多贡献。
其实我更倾向于智能化可能会成为建筑师手里的一个工具,就类似于CAD软件对于建筑师的帮助一样。但是你说CAD的出现有没有导致大量从业人员被淘汰呢?现实并没有,所以我认为不要过度的去神化人工智能。
▎那您怎么看待建筑业的未来呢?
邢可:这个问题比较大,以我个人有限的眼光可能没有办法准确的预测。
我只能说,每个行业都会有起起伏伏,这种起伏会随着时代的进程而发生变化,即使是现在处于高峰的互联网行业,在2000年也曾经出现过互联网泡沫的破灭从而导致的好几年低谷。
相对于时代来说,个人的努力放到历史洪流里面非常没有存在感。就像我当年选择了当时热门行业并且做的很好,也始终比不上一些当时可能偏冷门后面却变成了风口的赛道。
不过说到这,我也不提倡个人就地躺平,放弃挣扎。就像我,虽然从挣钱的角度选建筑确实后悔,但这个后悔也只持续了一小段时间,在生活和工作中建筑也切切实实的给我带来了很多快乐,就算我现在收入仍然比不上金融和计算机的同学,我也没有再焦虑了。
▎非常感谢您的回答,最后您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邢可:最后我想说,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一个人的出身、视野和选择肯定是有局限性的,但这也不会妨碍我们脚踏实地的好好生活。选择职业方向还是要多从自身出发,经过发自内心的思考,找到自己喜欢的、并且擅长的工作,坚持投入下去,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这样的话,我相信大家都能在自己的事业上做出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