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河南
6894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河南省
本科理工类公办

院系设置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咨询电话:3987550,3987560。邮箱:dqjwb@hpu.edu.cn.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始建于1938年,原名焦作工学院电机工程学系,1958年更名为机电工程系、1986年更名为电气工程系、2005年更名为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学院曾聚集了袁世鹰、焦留成、闫绍绢等一大批电气与控制学科的优秀人才,培养了杨江有、郭安民、张清华、禹娟、马保柱、雷霆等众多的高素质人才。其中,杨江有曾任国家安全生产监察专员,张清华现任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校长,禹娟现任深圳市合创资本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132人,教授18人,国家模范教师1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省创新人才、杰出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12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外聘数十位国际、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

  学院下设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电力工程系、自动化系等8个教学单位。建有“直驱电梯”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矿电气自动化”省工程实验室等7个研究机构,研究方向涵盖了直线电机理论及应用、电气传动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复杂工业过程建模与控制,现代检测技术与装置,运动驱动与控制,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等主要领域。

  学院现有矿山控制工程博士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控制工程、电气工程2个专业学位硕士点,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2个省一级重点学科。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测控技术及仪器(自控方向)等4本科专业,招收自动化专业国际留学生。在校生3550余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100余人,各类研究生450余人。

  5年来,承担和完成8项国家级、9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31项国家级、50余项省级科研项目。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约15篇,EI论文约80篇,申请和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获国家与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农工州立大学联合办学培养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与日本室兰工业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多所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80余人次到国外留学或学术交流,每年邀请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

  学院继续秉承百年理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在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更加突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咨询电话: 0391-3987816、3987821

  邮箱chengqiandq@hpu.edu.cn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成立于2016年,由通信工程系(2001年设立)、信息工程系、电工电子技术系(2002年设立)及应用物理系(2004年设立)、物理系(1962年设立)等相关系部组建发展的。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2人,河南省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焦作市优秀教师1人,焦作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人,校太行学者、太行名师4人。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57人。

  学院设有通信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电子技术系、应用物理系、物理系、物理实验中心、通信工程实验中心等教学机构和现代通信技术研究室、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室等科研机构,可为教学和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服务。

  学院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物理学和光学工程2个校级重点学科;拥有通信工程河南省特色专业,2个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设有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应用物理学5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2100名。此外,学院还承担着全校理工类专业《大学物理》基础课教学和实验课教学任务,以及部分专业研究生基础教学任务。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技活动成果显著。获得全国大学生“飞思卡尔”智能车大赛和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家级、省部级奖励或荣誉60余项。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学院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大批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研究成果。近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各类课题70余项,发表SCI、EI等高水平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10余部,获得和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多所大学建立了校级联系并开展交流与合作,每年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

  今天的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电子通信、物理应用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511、3987507、3987541

  邮箱:jxxy@hpu.edu.cn

  河南理工大学机械学科始建于1946年7月,历经国立焦作工学院机械工程学系、焦作矿业学院机电系、焦作工学院机械工程系,2005年5月成立河南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146人,其中专职教师128人,教授36人,副教授67人,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1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优秀辅导员、省管优秀专家、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优秀教师、省教学名师、省青年骨干教师等省级以上优秀人才20余人,德国“洪堡学者”1人,玛丽?居里学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5人。

  学院下设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工程系、机械设计工程系、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测控技术与仪器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和机械工程基础部等专业系部;设有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机械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机械传动与系统仿真研究所、先进微系统制造工程研究中心、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研究所、高压水射流技术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和1个国家级工程实训中心。

  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电工程等3个专业方向)、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等4个本科专业。建成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级特色专业和能源与动力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2个省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仪器科学与技术等3个省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硕士点(包括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及测试测量技术及仪器、流体机械及工程等2个二级硕士点,拥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等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建有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河南省高校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矿装备与技术河南省工程技术中心;拥有河南省高端装备制造协同创新平台和先进制造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研团队。此外,还建有4个大学生创新实验基地和2个研究生创新实验室。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3300余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00余人。近年来,学院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科技活动成果显著,在全国大学生 “挑战杯”、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先进制造技术创新比赛等活动中获40多项奖励,获国家级、省部级等荣誉称号150余项。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面,学院连续三年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学院先进的教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方法,培养了大批适应社会需求的合格大学生,受到广大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

  近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0余项,教学成果奖12项,发表论文120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5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授权发明专利180余项。

  学院重视国内外学术合作与交流,多次成功举办国际和国内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80余人次来院讲学和从事合作研究。学院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国内高校有着密切的合作关系,与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布鲁内尔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德国锡根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派出学术骨干100余人次赴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访问、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

  今天的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秉承百年理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科学研究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术影响力,努力把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建设成学科特色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土木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 0391-3987637、3987652

  邮箱:tumu@hpu.edu.cn

  土木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其前身为1931年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土木工程学科,现代土木工程学科的发展始于1977年开设的煤矿建井与开采专业,1978年设立矿井建设专业。学校为了适应当时煤炭企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形势的需要,1994年成立了建筑工程系,1999年更名为土木建筑工程系,2005年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

  在百年的历史征程中,土木工程学院群星璀璨、薪火相传。这里曾聚集了李钟美、王佐良、李保初、丁观海、李瑞等一大批土木学科的优秀人才,先后培养了沈季良、杨彬、杨小林、张世芳、盛天宝等众多知名专家和学者。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13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选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理工大学二级太行学者2人,河南理工大学一级太行名师1人,二级太行名师2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96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5人,博士生导师6人。

  学院下设道路与桥梁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岩土工程系、地下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力学系、工程管理系7个教学系部;建有1个实验中心和岩土与地下工程、深部巷道支护理论及技术开发、人工环境控制与节能技术3个研究所;建有力学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深部矿井建设河南省教育厅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生态建筑与环境构建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地下空间开发及诱发灾变防治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研究方向涵盖了力学、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学科及相关的主要领域。

  学院拥有“矿山建筑工程”、“矿山岩土工程”2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土木工程”、“力学”、“管理科学与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项目管理”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力学”、“土木工程”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土木工程”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设有土木工程(含岩土工程、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3个方向)、工程管理、工程力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5个本科专业和1个合作办学专业(土木工程专业)。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扎实理论基础和突出科研能力的优秀人才。目前在校生3050人,其中博士、硕士生280余人,本科生2800余人。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近5年来,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等省部级及以上纵向科研项目36项,承担大型企事业单位科技服务和科研开发项目10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14部、教材18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1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3余项;被SCI和EI收录论文280余篇。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Duke大学、加拿大McGill大学等6个国家的12所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30余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通过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交流,为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5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6次。

  今天的土木工程学院,秉承百年理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着力构建和谐奋进的环境氛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岩土工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矿井建设、生态建筑与新能源应用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资源环境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967、3987968;

  邮箱:zhxgb@hpu.edu.cn

  资源环境学院的前身是郑州煤炭工业学院地质系,1961年10月并入焦作矿业学院,1995年5月更名为资源与环境工程系,2005年5月组建资源环境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教授 22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92人。拥有国家教学名师1人,省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河南省“555”人才2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9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5人,校二级太行学者3人。

  学院下设6个教学实体单位,现有煤田地质与勘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中原经济区煤层(页岩)气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1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1个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研究方向涵盖了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及相关的主要领域。

  学院现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矿产普查与勘探、地质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环境科学、环境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古生物学与地层学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地质工程和环境工程2个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1个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环境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有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工程、环境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技术6个本科专业、地质工程1个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和地质工程1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其中地质工程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2030名、硕士研究生178名、博士生25名、博士后19名,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近五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科技部“973”项目和科技部重大基础研究专项等国家级项目60余项、省部级项目8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7项,年科研经费达3000余万元。在遗迹学、瓦斯地质与煤层气地质等研究领域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先后与法国、英国、日本、阿根廷、波兰和丹麦等国的7所高校建有良好的教学与科研合作关系,每年派出4-5名优秀教师到国外留学和访学,邀请知名专家来校开展学术讲座。

  今天的资源环境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遗迹学、煤田地质与瓦斯地质学科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667、0391-3987681 邮箱:chjyb@hpu.edu.cn

  学校1994年设立测量工程系,2005年更名为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其前身是在1923年焦作工学院建立的测量专业科基础上历经90多年的专业增扩、院系调整而发展起来的,历经测量专业科、矿山测量教研室、测量工程系、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等历史时期。

  学院曾聚集了张凤举等一大批测绘、地理与土地学科的优秀人才,先后培养了王少安等众多知名学者或专家。其中邹友峰现任河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文锴现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长。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和测绘、地理、土地学科的优秀人才,特别在矿山测量和矿山开采沉陷监测领域培养了多位知名专家。学院现有包括刘先林、王家耀2位中国工程院双聘院士,1位长江计划特聘兼职教授,1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3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6位省杰出人才和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位校二级太行学者,3位校三级太行学者,1位校二级太行名师。拥有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职工队伍112人,其中高级职称48人,博士生导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70人;拥有5个省部级科研团队和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

  学院下设5个教学实体单位,3个研究所,拥有国家级测绘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测绘科学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河南省重点实验室、中原地区土地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国土资源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河南省空间信息获取与处理院士工作站、智慧中原地理信息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国家及省部级教研科研平台。研究方向涵盖测绘科学、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土地资源管理、自然地理、城乡规划等领域。

  学院拥有测绘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6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近2000名,硕士研究生220余名,博士生29名,博士后11名,形成了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学院现有测绘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测绘科学与技术、公共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和公共管理专业学位(MPA)授予权;测绘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公共管理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其中测绘科学与技术为首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

  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等领域,特别在矿山测量和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等领域培养了多位知名专家。

  学院近5年来共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公益科研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EI论文40余篇,获得和申请发明专利5项。学院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包括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奖励30项,省部级以上优秀教学成果等奖8项,国家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双语示范教学课程、研究生教育优质课程5门 。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国内外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联系;先后派出40余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3年来,主办或承办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余次。

  今天的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特色、协调发展、突出重点、多方协同”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对接国家、行业、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以建设测绘科学与技术国家一流重点学科目标为引领,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在矿山开采沉陷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数字矿山建设、数字航空摄影测量、国土资源管理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一流特色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学院。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6430、3986430邮箱:nyxy@hpu.edu.cn。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矿务学门,在10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历经福中矿务大学采矿冶金科、私立焦作工学院采矿冶金科、国立焦作工学院采矿系、焦作矿业学院采矿工程系、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等不同发展时期,2005年更名为河南理工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95人,教师队伍中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外籍院士1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Syd S.Peng),博士生导师16人,教授26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人,教工党员65人;拥有采矿工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安全生产专家2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河南省优秀专家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3人,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文明教师5人,一级太行学者2人。多人入选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河南省杰出青年基金、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人才计划,多人获得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个人、河南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特等奖等荣誉。

  学院学科与科研平台建设成效显著。目前设有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矿业工程、工业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其中矿业工程博士点为学校第一个获得的一级学科博士点。矿业工程学科属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建有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安监局深井岩层控制与瓦斯(煤层气)抽采安全生产科技支撑平台、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煤矿岩层控制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现代化开采与岩层控制院士工作站、国家级煤矿开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等9个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平台。拥有煤层气工程、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深井巷道围岩控制、煤矿井下瓦斯抽采与装备等四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

  学院设有采矿工程(含煤与煤层气方向)、工业工程和交通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采矿工程为具有百年历史的传统优势特色专业,曾被誉为煤矿矿长、总工程师的摇篮。该专业为学校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为学校第一个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2016年在全国51个开设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中排名第4位,进入全国A类专业行列。建成有《采煤概论》和《开采损害与保护》2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工业工程(1999年招生)和交通工程(2006年招生)专业招生与就业形势良好,学院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在学校名列前茅。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946人,硕士研究生189人,博士研究生及在站博士后34人。先后为国家培养了本科生8000余名,研究生500余名。多年来,学院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优秀学子,涌现出众多知名校友和杰出人才,遍及政府机关、企业集团、研究院所等企事业单位,成为行业精英或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为国家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等知名专家学者。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高,能胜任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机关、企业集团等领域工作。

  近5年来,完成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博士点基金、博士后基金等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680余项,国家级、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10余项,科研总经费超过1.5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8项,国家级及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发表SCI、EI、CSSCI高水平论文3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0余项。

  学院注重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肯塔基大学、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巴西南大河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并派出10余名师生出国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访问。近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3次,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

  展望未来,学院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不断提升学科建设质量,完善学生培养体系,力争早日建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学院。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6289、3987887 邮箱:suncl@hpu.edu.cn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5月,其前身为1909年建校之初的通风安全教研组,历经焦作矿业学院采煤系通风教研室、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通风安全教研室、河南理工大学资源与材料工程系安全工程教研室等不同发展时期。

  学院现有教职工9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含高级工程师)34人,博士生导师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4人,在读博士1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国家安全生产专家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4人,河南省创新人才3人,河南省杰出青年5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

  学院下设安全工程系、消防工程系、安全工程实验中心等3个基层教学组织,瓦斯地质所、瓦斯装备所、化工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安全工程技术1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依托本学院建设有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重点实验室、煤炭安全生产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全国煤炭行业瓦斯地质与瓦斯防治工程研究中心等11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和1个国家一级安全培训机构。拥有“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

  学院现有安全工程、消防工程2个本科专业,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2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安全工程、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减灾防灾工程及防护工程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及学位授予体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284人、硕士研究生387人、博士生29人、在站博士后18人。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于1996年被评为河南省重点学科,2000年被评为河南省一类重点学科。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排名第5,是河南省惟一进入全国前五名的学科,并于2015年入选首批河南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A类优势学科,建设周期5年,年资助建设经费2000万元。

  学院近五年来承担和完成了10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累计发表高水平期刊论文8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30余项。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印度理工学院、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日本长冈技术科学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校际合作关系并签署学生互换交流协议,每年均可选派优秀学生公费赴国外高校短期交流或攻读学位。

  “十三五”发展期间,学院将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化改革、锐意进取,积极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学科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办学实力雄厚,具有显著社会影响力的研究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6810 3986812 邮箱:hgxy@hpu.edu.cn

  化学化工学院成立于2016年3月,由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矿物加工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原理化学院应用化学系、化学实验中心组建而成。

  学院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专任教师65人,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56人,中组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人,外籍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河南省和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河南省优秀教师1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5人,河南省教育厅教学标兵3人,太行学者7人,太行名师1人,河南理工大学示范教师1人,河南理工大学学生最喜爱教师5人,河南理工大学“朱训教育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人。

  学院拥有矿业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煤制气和煤系气绿色高效利用材料” 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有“矿产资源绿色高效开采与综合利用”和“煤炭绿色转化”两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学院设有矿物加工工程系、化学工程与工艺系、应用化学系、能源化学工程系和化学实验中心。拥有矿业工程博士后流动站、矿业工程一级博士点、矿业工程一级硕士点、应用化学二级硕士点、矿业工程、化学工程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授权点。设有矿物加工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4个本科专业,形成本科、硕士、博士三级培养体系,并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生和直接攻读博士生资格。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河南理工大学特色专业提升计划专业,2016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目前在站博士后5人,在校博士生、硕士生123人,本科生1045人。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并重,近5年累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南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80余项,获得各类科研资助1000多万元。出版专著6部;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0余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发表论文800余篇,被SCI和EI收录200余篇。

  学院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和课外科技创新训练。坚持全员育人工作理念,实行学院领导与学生座谈制度和本科生导师制度,学生学风优良,考研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学院积极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不断提高。近年来,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矿加实践作品大赛、节能减排等活动中共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奖励10余项次。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肯塔基大学、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日本山形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科技交流、合作研究及学生培养,先后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和研究生到国外访问、学术交流或攻读学位,承担完成多项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学院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力争在5-10年时间内将化学化工学院建设成能源特色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位居全国同类专业前列,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能源化学工程在国内(省内)具有较大影响,某些研究领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整体办学实力和科研水平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6909、3986408

  邮箱:cloffice@hpu.edu.cn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5年6月,其前身是1921年创办的采矿冶金科,历经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焦作工学院等不同发展时期,在原焦作工学院资源与材料工程系材料教研室和机械工程系材料成型及控制教研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在90余年的历史征程中,学院群星璀璨、薪火相传,先后培养了包括材料科学家、中国工程院李恒德院士、师昌绪院士、傅恒志院士以及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周传典、中国著名铝电解专家姚世焕等在内的众多知名学者、领导和专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学校的年度考核中一直名列前茅。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56人,教授16人,副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7人,中国科学院士1人,工程院院士1人,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河南省级优秀教师2人,河南省和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13人,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学者8人。

  学院拥有1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科学与工程、矿业工程等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应用化学等5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工程、矿业工程和化学工程3个工程领域硕士授予权。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建成2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支省级双语教学团队。目前有在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161人,本科生1614人。学院本科毕业生考研率连续5年超过30%,位居学校前茅。学院具有推荐免试硕士生和硕博连读资格。从2017级起,学院计划实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恒志创新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一批以我院杰出校友中国工程院院士傅恒志教授精神为指引,有志奉献于国家材料发展事业的拔尖创新人才。

  学院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建有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优秀院士工作站;形成了2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2个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2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建有1个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河南省高等学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焦作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是中国硅酸盐学会水泥分会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硅酸盐学会混凝土与水泥制品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学院一直非常重视对外交流,学院设有与美国的中佛罗里达大学工学院联合培养材料研究生的计划,且双方均授予学位。还与美国西北大学、阿克隆大学、肯塔基大学、普渡大学以及克罗地亚里耶卡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以色列工学院、日本室兰工业大学、日本山形大学、奥地利格拉茨大学、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国内外十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多项教育、科技交流和合作以及学生培养;每年有计划地选派多名优秀教师和学生到国内外讲学、进修或攻读学位;教师中近50%以上具有国(境)外教育背景或访学经历。

  近年学院获得了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优秀奖、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项、河南省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学校先进党委、先进单位、年度目标与绩效考核综合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先进单位等多项国家、省及校级荣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742、3987722

  邮箱:cst@hpu.edu.cn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其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计算机教研室。软件学院成立于2008年,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办学。多年风雨历程,多年拼搏创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各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2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19人,副教授41人,博士(含在读)72人。拥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青年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4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人,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2人,河南省高校骨干教师7人,河南省教学标兵4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管理人才1人,焦作市市管专家1人,焦作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6人,焦作市优秀教师2人,河南理工大学二级太行学者2人、三级太行学者1人、二级太行名师1人、三级太行名师1人、“教学名师”1人、杰出青年1人、青年骨干教师16人。

  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河南省重点一级学科,矿业信息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5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4个专科专业,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达3400名。

  学院设有计算机系、信息管理系、网络工程系、软件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基础教学部、计算机实验中心7个教学单位,建有16个教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800万元,可为人才培养提供优良环境和条件。近年来成功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接口技术、计算机网络、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3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十二五期间,先后获得省级教改项目立项4项,校厅级教改项目立项17项。通过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鉴定4项,获得省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1项、校厅级各类教学成果奖32项。获得省级教学工程项目4项,校级教学团队2个,出版教材15部,发表教改论文92篇。

  学院拥有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信息化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山信息化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服务业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等科研平台,建有图像技术研究所、物联网技术研究室、计算机测控技术研究室、数字信号处理技术研究室、网络技术与信息安全研究室、智能信息处理研究室、工程数字化与仿真研究室、数据库与软件设计技术研究室、现代服务科学与技术研究室等科研机构。近年来,学院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6项,其它国家级项目3项,获得省部级奖励30多项,国家发明专利近3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近2000篇,出版专著20余部。

  学院先后于2007年8月举办河南省计算机大会暨河南省计算机学会学术年会,2008年5月举办信息技术与环境系统科学国际会议,2010年8月举办第三届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技术国际会议,2012年8月举办第四届全国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教学研讨会,2014年7月举办第六届全国软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2014年8月举办河南省计算机学会第二届博士论坛,2016年4月举办河南高校第四届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暨创新人才培养研讨会,2016年7月举办河南省第九届软件人才培养研讨会。此外学院每年都派出数十位教师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这些学术活动大大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扩大了学院的影响力。

  学院与世界大学500强之一的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合作办学项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成功获得教育部批准,于2013年开始招生。通过借鉴世界先进办学理念,融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使合作办学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于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评估。此外先后有18名教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和省地方资助的出国留学项目,9名教师赴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培训,10余名学生赴国外留学。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2012年以来,我院学生在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密码技术竞赛、“大唐杯”全国大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大赛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156项,省级奖励257项。先后有50余名学生因科技创新成绩突出,被保送为重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硕士研究生。

  今天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矿山信息化等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7807、3987797 邮箱:math@hpu.edu.cn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成立于2005年,其前身是2002年创办的数学与信息科学系。依托焦作工学院基础教学部数学教研室开办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2000年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生。学院于2003年获应用数学硕士点,2004年开始招生硕士研究生,2006年获基础数学硕士点,2010年获数学一级硕士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104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省讲座教授、优秀专家(教师)3人,河南省科技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学者3人,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名师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8人。

  学院下设有三个教学实体单位(公共数学教学部、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2个研究所(非线性科学研究所、应用数学研究所),2个校级实验中心(大学生数学建模实验中心、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了基础数学、应用数学、信息计算、运筹控制、金融数学等数学科学及相关的主要领域。

  学院现有数学一级硕士点,数学省级重点学科,有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两个本科专业。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515名、硕士研究生28名,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学院近五年来承担和完成了4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2项面上项目、20项青年基金项目和3项联合基金项目等。学院每年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CI论文约60篇。学院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精品课程1门等多项奖励。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英国拉夫堡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开展交流与合作),先后派出20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学院讲学。五年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次,全国性学术会议5次。

  今天的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在数学领域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财经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6595 邮箱:caijingxueyuan@hpu.edu.cn

  财经学院是一所以管理学、经济学为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学院,是学校根据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于2016年4月新设立的,其前身是经济管理学院。1958年焦作矿业学院开办了劳动经济专业,1985年成立经济管理系,2005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学院现有在职教职工62人,其中:专任教师48人,教授6人,副教授17人,硕士生导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9人。学院坚持开放办学,聘请兼职教授6人。拥有工商管理省级教学团队、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省级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

  学院下设会计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2个教学实体单位和能源经济与区域经济等5个研究所。拥有“中级财务会计”河南省精品课程,“中级财务会计”河南省精品视频共享课,会计学省级特色专业,能源经济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经济管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方向涵盖了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等学科及相关的主要领域。

  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会计学二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金融学4个本科专业,培养招收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个双学位学生。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700余人,硕士研究生30人,另外还招收留学生,已形成本科、双学位、硕士等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专业技能水平高,创新意识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政府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企业等领域。

  学院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和完成80多项市厅级以上研究课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个;发表CSSCI论文50余篇;获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河南省教学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爱尔兰利莫瑞克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校际联系,先后派出10多名教师出国访学。2006年以来,主办国际学术会议8次。2014年以来,毕业生到国外留学30余人,在校交换生20余人。

  学院将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坚持“创新、开放、务实、和谐”办学理念,以“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根本目标,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办学规模稳步增长,办学层次不断提高,科研水平持续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研究型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学工办0391-3987607、学院团委0391-3987600

  邮箱:hpugsglxy2016@163.com

  河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是一所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其前身是原焦作矿业学院采煤系经济教研室,1985年成立经济管理系,2005年成立经济管理学院,早在1958年就开办了劳动经济专业。2016年4月在原经济管理学院基础上成立工商管理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吸引和汇聚了一大批优秀学者。目前,学院拥有教职员工6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人,二级教授1人,教授10人,副教授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8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河南省高校创新人才1人,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2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名,河南理工大学太行学者、太行名师各1人。

  学院下设工商管理系、市场营销系、人力资源管理系、旅游管理系和省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中心”,设有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研究所、环境经济研究所、煤炭物流与供应链研究所、中原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旅游文化与经济研究所等5个研究所,研究方向涵盖了工商管理学科及相关领域。

  学院拥有“矿业管理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硕士(MBA)、物流工程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拥有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能源经济与区域发展,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工商管理。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工商管理,1个省级教学团队:工商管理教学团队。设有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4个本科专业。另外,学院与国家5A级景区云台山合作,在全国率先创办“河南理工大学云台山文化旅游学院”,办学方式采用3+1订单培养模式,学生在大三经选拔与云台山景区签订用人协议并得到云台山景区资助,毕业后到云台山景区工作。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400余人、硕士研究生140名、博士研究生5名,形成了一套科学完整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毕业生基础扎实宽厚、综合素质突出,广泛活跃在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等领域。

  学院近5年来承担和完成了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61项。学院以河南理工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发表SSCI 1篇,三报一刊文章8篇,人大复印文章3篇, EI收录148篇;ISTP(ISSHP)收录41篇,CSSCI&CSCD收录75篇,CSSCI扩展库123篇;出版专著26部,教材15部。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北卡农工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先后派出10余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5年来,主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展望未来,工商管理学院将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美国北卡农工州立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联系,先后派出10余人次到国外留学或进行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来院讲学。5年来,主办多次国际学术会议和全国性学术会议。

  展望未来,工商管理学院将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各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全国同类高校处于先进水平和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研究教学型学院。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学工办)0391-3986773、(学院团委)0391-3987777;邮箱:wlx@hpu.edu.cn

  河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前身外国语系成立于1994年,2008年更名为外国语学院。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大批优秀学者。学院现有教职工119人,其中专任教师117人,教授4人,副教授24人,常聘外籍教师15人,具有国外留学、工作经历和培训经历的教师占总数的52%以上。

  学院下设4个教学系(教研室):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和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6个研究中心:翻译研究中心;跨文化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外国文学研究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

  学院拥有1个“外国语言文学”校级重点学科,1个“涉外事务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点。有英语、日语两个本科专业,英、日、俄三个语种课程。目前,学院在校本科生481人,硕士研究生13人。

  近5年来,外国语学院的科研项目、论文和著作在数量和质量上不断获得突破。本院教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河南省哲学规划项目及科技厅软科学等省部级项目30项, 发表论文519篇,其中CSSCI论文26篇,核心和权威核心期刊133篇, 专著与教材40部。获省厅级以上奖励15项,厅局级奖励80余项, 获得省厅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6项。

  学院积极加强国内外合作办学与学术交流。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对本科生实行联合培养;与美国东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和北卡农工大学合作开设网络课程,与美国查塔姆大学顺利签署“3+2”本硕连读合作办学协议,与加拿大拉瓦尔大学文学与人文学院第二语言英语教学专业进行本科生交换合作培养,与日本福山国际外语学院合作开展了“日本留学直通车”项目,每年选派交换生到境外多所高校学习。另外,学院鼓励教师多渠道、多途径出国进修,全面提高师资队伍水平, 目前出国进修的教师已达到80多人。

  今天的外国语学院,秉承百年理工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正在成为一所学科特色鲜明、教研条件完备、师资结构合理、教学质量过硬、科研成果丰硕、招生规模适度、在多个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竞争力、在河南省高校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并成为一个在河南省乃至全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研究基地。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6441、3986443 邮箱:jzys@hpu.edu.cn

  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成立于2008年10月,学科涵盖工学和艺术学2大门类,致力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宽阔视野、扎实基础,具有“两种能力、两种精神”(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精神、工匠精神)的高素质“艺术+技术”应用型人才。

  学院现有教职工76人,其中专任教师62人,高级以上职称24人。学院持续推行名师进课堂,常年聘请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艺术设计学院、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国内外著名院校的10余名教授、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等担任兼职教授。现已形成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青年教师为主力,博士化程度不断提高,教学、科研能力稳步增强,创作设计能力显著提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学院下设5个教学实体单位,建有中原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研究中心、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和中韩美术研究所3个科研平台,1个实验中心。设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工业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5个本科专业,建筑类专业为省级优势专业,设计类专业在河南省教育厅组织的专业评估中获优秀评价。

  学院现有建筑科学技术、工业设计2个硕士点,建筑学、设计学两个校级重点学科。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1157名、硕士研究生6名。学院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一个目标”,即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两个基础”,即艺术基础与技术基础; “三个优势”,即学院工学与艺术学并存、学校工科优势突出、河南为文化资源大省等优势;“多措并举”,聘请“两师”(知名设计师、实践指导导师),建设“两基地”(协同育人基地、创新实践基地),成立“三中心”(传统村落建筑文化艺术研究中心、视觉艺术研究中心、工业设计服务中心),同时注重“两结合”(与工学学科结合、与中原文化结合),引导“三联合”(联合毕业设计、联合设计竞赛,联合社会实践),抓好“两活动”(工业设计周活动、国际教育周活动),推动“三合作”(校级合作、两岸合作、国际合作),发起“三行动”(美丽乡村行动、寻找身边工匠精神行动、红色印记社会实践行动)。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体系,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为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生基础扎实、专业过硬、素质全面、创新能力突出,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2017年工业设计专业学生胡鑫设计“轮回壶”获美国IDEA奖 。

  学院科技创新能力突出,近年来主持和参与国家级项目6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台湾昆山科技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先后派出师生30余人次到国外或台湾进行学习与学术交流,每年邀请多名国外知名学者、建筑师、规划师、艺术家等来院讲学。学院还与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景德镇胡塗窑陶瓷工作室、义乌浪尖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河南绿建景观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公司与企业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建有多个实习基地,办学实力和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

  今天的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秉承学校的优良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办学特色,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努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传承创新中原传统文化艺术,为推动学校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文法学院

  咨询电话:0391-3986460、3986453 邮箱:wenfa@hpu.edu.cn

  文法学院成立于2011年。早在1994年焦作矿业学院就开设了法学专业,2003年开设汉语言文学专业,2008年开设广告学专业。年轻的文法学院成长迅速,现有专任教师57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9人,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的61%;讲师 22人,占教师总数的39%;博士28人,占教师总数的49%;硕士29人,占教师总数的51%。

  学院下设中文系、法学系、广告系、国际汉语教育教研室等4个教学单位,拥有“河南省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1个,河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河南省精品视频公开课1项,拥有“怀川文化研究中心”和“中外诗学与多元文化研究中心”2个校级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同时学院拥有图书资料室以及供法学专业模拟审判使用的模拟法庭、焦作法律援助中心河南理工大学工作站等设施,为学生学习实践提供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