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上海
5001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上海市
本科理工类公办

学校介绍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2008年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现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2019年学校成功举行110年校庆系列活动。

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2008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协议,共建上海海事大学。

学校设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4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电气工程),17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3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拥有16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上海市高峰学科,2个上海市高原学科,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港航物流学科保持全球领先。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现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国家级实践教学示范中心,1个全国示范性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设有水上训练中心,拥有万吨级集装箱教学实习船“育锋”轮,4.8万吨散货教学实习船“育明”轮。

在2004年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2006年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2019年,年度科技总经费达到4亿元,获一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部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设亚洲邮轮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设马克思主义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物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24000余名学生中,有本科生165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近6000人,留学生800余名。在1200余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19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约69.2%。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毕业生逾16万,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

学校2013年成立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和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将自贸区建设与供应链研究有机结合,以提升自贸区产业链建设水平,促进自贸区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的转型发展,同时推动政府监管职能的转变。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采取国际上先进的商学院运作模式,与全球优秀教育机构资源共享,着力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航运金融教育品牌,构筑具有影响力的航运高端人才输出基地。

2008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上海海事大学、虹口区人民政府等20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中心挂靠上海海事大学,是国际航运业发展的研究和咨询机构,为政府和国内外企业与航运机构等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是上海市教委首批建立的“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之一。 2014年,市教委将该平台挂牌为“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与境外10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


学校领导

金永兴

党委书记

上海海事大学金永兴,男,汉族,1958年12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1982年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航海系船舶驾驶专业,先后在全国水上运输检察院、交通部海洋运输管理局任职。1985年调入上海海运学院,1988年12月任上海海运学院航海系党总支副书记,1990年8月任上海海运学院航海系党总支副书记、副主任,1995年1月任上海海运学院院长助理,1996年3月任上海海运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01年10月任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2004年5月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2015年1月起任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兼任国际海事教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Maritime Lecturers Association ,IMLA)主席,教育部高等学校交通运输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航海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会长等职。主持完成省部委计划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多项。多次获得中国航海科技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等奖项。主编出版《英汉航海轮机大辞典》(上海市重点图书),《船舶结构与设备》《Marine Signals and Radiotelephony》等学术专著、教材和工具书8部。在国内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曾荣获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黄有方

党委副书记、校长

上海海事大学黄有方,男,汉族,1959年6月生,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院长。1989年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任教,1993年到1999年先后任系副主任、人事处副处长、上海海运学院院长助理,1999年任上海海运学院副院长,2004年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2011年12月起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物流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航海学会党委书记、理事长,教育部集装箱供应链技术工程中心主任,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学位委员会第四届学科评议组交通运输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和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东北亚物流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席,(UNCTAD/WTO)国际贸易中心(ITC)特别国际顾问,中国港口协会常务理事等职务。1996年获上海市优秀发明二等奖,2003年度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4年度获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2004年度获全国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2004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获上海教育基金会首届曙光奖,2006年度获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获首届“中国有突出贡献的物流专家”荣誉称号,2008年评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8年获“中国物流改革开放30年突出贡献人物”称号,2009年获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宝供物流推动贡献一等奖”,2010年获《物流时代》评选的2009年中国物流十大风云人物称号,2013年获“2013中国航运十大影响力人物”称号,2016年获“2016年度最受航运界关注的100位中国人”称号。在国内外刊物、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著作、各类专利200余篇(部、项)。应邀在国内外大会作专题报告100余场。负责或为主完成国家级、省部级和企业委托科研项目近100项。

杨万枫

副校长

上海海事大学杨万枫,男,1964年7月生,副教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1985年上海海运学院轮机管理专业本科毕业,1988年上海海运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世界海事大学海事教育与培训专业学习,获理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0年9月任上海海事大学商船学院副院长,2000年9月至2001年12月任上海海运学院教务处副处长,2004年2月至2009年7月任上海海事大学教务处处长,2009年7月至2011年6月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兼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校友联络处处长,2011年8月至12月任上海海事大学校长助理,2011年12月起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主要从事轮机工程及制冷与低温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兼任中国制冷学会理事、冷藏运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航海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高等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航海教育研究分会副理事长。主编出版《冷藏运输制冷技术与设备》《船舶辅机》《制冷技术及工程应用》《空气调节技术及工程应用》等教材和专著。曾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三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航海科技二等奖等。

门妍萍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上海海事大学门妍萍,女,1964年8月出生,汉族,全日制研究生,工学硕士,副研究员,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1984年7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系精密仪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0年2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系惯性技术及其导航设备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7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精密仪器系助教,1990年至199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实验室处历任科员、副科长、科长、副处长,1997年至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211工程办公室历任副主任、主任(2007年4月至2007年7月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习),2007年至2012年任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分党委书记,2012年8月起任上海海事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先后从事过教学、实验室管理、高等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党建等工作。曾获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市教卫党委系统“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施欣

副校长

上海海事大学施欣,男,汉族,1966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本科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获学士学位;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海运学院,获硕士学位;博士研究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博士学位;曾在复旦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进入上海海运学院任教,先后任上海海运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管理系主任、上海海事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院长、21世纪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等职,2015年12月起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航海学会理事及水运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上海市交通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港口与航运专业委员会主任、上海市运筹学会常务理事及运输与物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交通部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委、上海市浦东新区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长期从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启明星(跟踪)计划、上海市曙光计划等的资助,主持完成多项有关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交通运输产业政策与行业管理、区域港航发展规划、港航企业管理咨询等方面的课题。先后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二、三等奖,交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和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被评为全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获得全国交通系统优秀教师、上海市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宝钢优秀教师奖、交通青年科技英才、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浦东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严伟

副校长

上海海事大学 严伟,现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曙光学者、浦江学者、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本科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毕业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员两年后,进入上海海事大学任教。2015年12月起任上海海事大学副校长。兼任中国(上海)自贸区供应链研究院副院长、自贸试验区供应链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副主任、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智能港口物流交通运输行业协同创新平台主任、现代港口物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现代港口物流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担任“工业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以及上海市高峰学科“物流工程与管理”下自贸区供应链方向学术带头人。担任国际期刊Advanced Engineering Informatics编委、《中国工程机械学报》副主编、中国工程机械学会常务理事。发表学术论文110多篇,其中30多篇国际期刊论文被SCI/SSCI收录,主要论文的SCI他引超过500次,多次获得优秀论文奖。主编国际期刊特刊3期,获Elsevier优秀审稿人、新一代集装箱码头设计挑战赛等国际奖励。主持完成教育部、交通运输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教委科研项目10多项,作为主研人,参与完成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上海市科委(重大)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重大工程、决策咨询项目等50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