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地区:
广东
5223人关注
行政主管部门:
广东省
专科(高职)理工类公办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

学校介绍

“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省示范性高职院校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广东省人民政府直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广东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广东省一流高职院校( 18 所之一)建设单位和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是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首批 1 + X 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国家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实验校、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成果暨“一校一品”体育工作示范基地,入选“亚太职业院校影响力 50 强”,入选为教育部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高校( 13 所之一), 建设了中国 - 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工贸分院。

学校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现有天河、白云校区和集团化办学的荔湾校区,天河、白云校区占地 1100 亩,校舍建筑面积 26 万多平方米。学校 1957 年创办为广东省冶金工业学校, 经历广州有色金属工业学校阶段发展,1999 年开始承担高等职业教育,2002 年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设有机电工程学院、汽车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测绘遥感信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济贸易学院、应用外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体育艺术教学部和实训中心共 12 个教学机构。学校天河校区、白云校区、荔湾校区和各高职专业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 16455 人。

党建领导核心作用彰显,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根铸魂;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落实党委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坚持 “外延发展与内涵提升并举,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相结合”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一枢三联、覆盖全体”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紧密结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特高”项目建设,奋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全国一流、世界有影响的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目前,学校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 1 个、广东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1 个、样板支部 1 个,广东省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支部 2 个。

立德树人为本匠心铸才,“三全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提升行动计划和校园文化提升行动计划,“六位一体”筑牢和推进大思政工作,持续 深入实施“课程思政”。同时,通过实施和持续 完善“工贸职业技师”、特长奖、综合测评校内 奖学金和团内评估等四大奖学体系,通过“八个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工贸大讲堂、百家社团活动、技能竞赛月、科技文化月、“双创一篮子” 工程等校园文化载体,为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提供平台,促进学生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 不断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和创新创业教育成效,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近 5 年,学校获得国家级奖项 253 个、省部级奖项 955 个,其中含“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项、“挑战杯- 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三等奖 1 项、全国“互联网+”广东省决赛 1 银奖 4 铜奖、广东省“挑战杯”科技发明制造类特等奖 1 项、广东省“挑战杯创青春”创业大赛金奖 1 项。学校荣获“2017 年度广东省高校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和“2018 - 2019 年度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荣誉。

师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学校拥有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和由企业技术骨干、企业行业专家担任的兼职教师近1350 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9.32%,博导 2 名,二级教授 2 名,有全国优秀教师、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省级青年珠江学者、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专业领军人才、省级高等职业青年优秀教师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42 人。拥有国家级教学科研团队1 个,省级高职教育优秀教学团队 5 个。学校近年获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 项,获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 14 项。获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项 2 项,省级奖项 44 项。

在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方面,学校基本建成并实施“三依托、三平台、三服务、三保障”的 4S 精准服务的技术技能创新服务模式,主动为中小微企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以及“一带一路”战略服务,取得丰硕成果。2019 年新增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 4 个;新增立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 29 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 9 项;学校拨入科研经费总量为千余万元,增幅达 107.62%;校企合作横向技术服务项目共 30 项,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近 700 万元;技术交易和非学历培训项目近 1500 万元。

教育教学改革一路前行,人才培养质量领先

学校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以及现代交通运输、高效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对接广东省规划发展的七大支柱产业、九大战略新兴产业、六大未来产业和十大重大科技产业集群,依托优势专业构建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模具智能制造、虚拟现实应用技术等 10 个专业群,开设了 44 个在校生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 4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 2 个,省级一类品牌建设专业 3 个,省级二类品牌建设专业 3 个,省级高职教育示范性专业4 个,省级高职教育重点专业9 个,省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试点专业 8 个,省一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建设项目9 个,高职本科协同育人专业4 个。学校依托职教集团(广东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单位),与政府、科研院所、高校、中职学校、行业协会和20 多家龙头骨干企业,协同共建了 5 个新工科特色产业学院和 1 个创新创业学院,建成 7 个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15 个校级科技创新平台。2016 年学校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2017 年获广东省地质科学技术二等奖1 项,2018 年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1 项,2019 年 1 项科技成果入选广东高校高质量科技成果库,2 位教师荣获 2019 年中国产学研工匠精神奖。

实训实习场所条件优越,德技兼修知行合一

学校现有校内实训基地 25 个,实验实训室 183 个,拥有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 1 个、中央财政支持高职教育实训基地 4 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11 个以及省级公共实训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协同育人中心。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了 792 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 10 个为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19 年学生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10012.3 元。

学生依托职教集团 108 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同时,通过健全校内实训、校外学徒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的系统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工”与“学”交替结合、双主体分段育人机制,融合强化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培养。2019 年学校共开设 32 门实习任务,共有 7615名学生参与实习,全校顶岗实习单位 1500 多家。

优质国际专业标准引进,职教中国品牌输出

学校坚持走国际化办学道路,与香港职业训练局、澳门科技大学、台湾龙华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大学、德国 F+U 教育集团、英国尼思港塔尔博特学院和韩国东国大学等境外教育机构共同探索学历教育、学生互换、教师交流、学分互认、海外实习、国际专业认证和举办国际竞赛等国际交流与合作。

学校坚持把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来”。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通过 IEET 工程及科技教育专业认证;与英国林肯大学合作的中英低碳设计教学实践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2019 年度广东省重点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资助。近年来,选派教师赴境外学习交流 300 人次,选派学生赴境外学习交流 330 人次,学生参加国际视频交流会议约 700 人次。学校作为教育部批准的协同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13 所之一),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参与的测量技术国际技能竞赛、有色金属行业国际产能合作境外人才培训论坛,协同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非洲赞比亚建设了中国 - 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分院,制定导游专业“中国标准”,编写工业汉语教材, 选派优秀教师赴赞比亚开展教学实践,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生到校培养等,为职业教育国际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专业招生形势持续向好,协同培养升学有道

学校贯彻落实《广东省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 年)》,面向 16 个省(市、区) “阳光”开展普通高考招生和在本省实施学考招生,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嘉应学院、肇庆学院、韶关学院、岭南师范学院等多所本科院校开展三二分段培养、专插本在校协同人才培养,在广州、深圳、惠州、梅州、肇庆、揭阳、湛江等多个地级市多所中职学校、教学点开展 “3+2”中高职贯通培养、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和退役军人学历提升等协同人才培养,搭建起从学历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社会培训等方面贯通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高地的“立交桥”,打通学生学习上升通道,构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时,学校还招收赞比亚、印度尼西亚和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学历留学生, 协同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国际人才,赋能“一带一路”。学校现有 1 个鉴定机构,年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近 2 万人次。学校在 2019 年成为国家首批“1+X 证书制度试点” 院校,目前已共获得 8 个“1+X 证书制度试点”项目。

学校招生吸引力持续走高,第一志愿投档率连年均达到 100%,录取分数稳居广东省高职院校前列。

“双创”氛围浓厚生机勃勃,就业创业稳居前列

学校建有完整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开设公共必修课 2 门、选修课 6 门,实施学分制管理;学校加强 “双创”团队建设,实施“双创一篮子”培育机制,完善激励制度, 将创新创业大赛与质量工程有机融合,实现双创实践活动全员覆盖。

学校牵头发起 “政校行企·万讯创新创业学院高校联盟”,当选“联盟”首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携手企业成立“创新协同育人中心”和“万讯创新创业学院”,共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共建首批 “测绘地理信息协同育人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等多元育人平台,高质量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并成功孵化 3 项学生创业项目,24 项新入住孵化基地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确立 28 个培育项目。2019 年度在校内举办 260 多场次活动,精心组织学生参加政府举办或支持的 1391 个项目组大赛,5424 名学生参赛,荣获第五届“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 1 项、铜奖 2 项、优胜奖 5 项;荣获“挑战杯”科技创新大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 荣获“中国移动互联”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全国一等奖,广东省赛区高校金奖,粤港澳大湾区竞赛优胜奖 1 项。

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继续保持高水平。学校承办广东省 2020 届普通高校毕业生系列供需见面活动“综合类高职高专专场”。2019 年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约 26000 个,供需比 5:1,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99.92%,总体就业平均起薪为 4456 元,名列省内高职院校前茅。2019 年毕业生母校满意度高达 99.5%, 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达 94.88%。大学生创业率远超全省高职院校平均水平。

学生资助体系“六位一体”,求学成才前途无忧

学校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学生资助政策,建立了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一二三四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学费补助、建档立卡学生学费减免、应征入伍及退役学生学费减免等“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完整的资助体系,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启“绿色通道”,实施健全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落实学业、技能、就业帮扶举措,持续开展资助育人活动,实现经济保障型向促进发展型转变,鼓励和鞭策青年学子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求学成才之路保驾护航。

2019年,我校奖助学生总人数达1.2万人次;校级(含)以上奖助贷总金额达2541.8万元。其中:各级各类奖学金金额近507.4万元,获奖覆盖面近40%;各级各类助学金获助学生达5188人次金额达769.25万元;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学生资助达885人次金额超692.87万元;校内勤工助学4241人次,学校提供各类勤工助学岗位,如图书馆阅览室管理员,实训室管理员,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固定岗位月薪550元,临时岗位薪酬18.75元/小时;校内特殊困难补助共20人金额达6.9万元;各级各类学费减免获助学生达578人次金额达427.88万元。其中,精准扶贫资助330人金额达190.19万元;应征入伍资助165人金额达190.95万元。2020年对因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给予1000-3000元的特殊困难补助。

2019年学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100%,40人通过专插本考上本科院校。


学校领导

学 校 领 导

职 务

姓 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院长

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

党委委员、副院长

党委委员、副院长